龙腾小说网 - 经典小说 - 清欢度(父女,年代H)在线阅读 - 224.人心思浮,备战高考

224.人心思浮,备战高考

    

224.人心思浮,备战高考



    八月中旬,向阳大队。

    杨忠军也看出知青们心思浮动,虽然生产工作不能落下,但他也不想当阻碍人前程的恶人,便开会说明此事,只要完成个人任务,时间并不限定,甚至确定参加高考的人可以适当减免劳动,当然,公分也要相应减少。

    这话一出,知青们喜笑颜开,但欢喜过后又不免忧愁,尤其是以朱知青为首的老知青,他们下乡多年,知识已经忘的差不多,如今各种小道消息不断,甚至有的称不到年底就会考试。

    复习时间如此之短,又连资料和课本都没有,真正愁煞人。

    “课本的话,大队这边有几套。”杨忠军敲敲烟杆道。

    众人闻言,目光火热的看过去。

    几套?

    “书本有,但肯定不够人手一套,大队决定办个学习班,有意愿的可以每天下工过去听课,”杨忠军继续道,“不仅有书,也有部分整理好的笔记,这个份数更少,需要的人要报名,统一安排人手抄录。”

    人群再次沸腾。

    下乡这么久,第一次有心脏被击中的酸涩感。

    再没人比他们懂得,这种时候,这种话的份量,不夸张的说,现在多的是人不希望别人考得好,这样自己或自己的家人就能又少一个竞争对手。

    杨忠军这话一出,大家很容易想到他家里有好几个高中生,所以有书、有笔记都不奇怪,难得的是,他能在这种时候分享出来,说一句大公无私都不为过!

    “报名,我我!!”有人第一个举手。

    大家争前恐后喊报名,生怕晚了一步就落下自己,再次失去宝贵机会。

    不过有了书和笔记还不够,肯定要有相应的资料和试题,题从哪来?

    又会考什么内容,出什么程度的题?

    甚至于老师哪里来?公社那边的老师大多自己也要准备考试,至于那些不准备考的,要么水平实在有限,要么本身成分问题太严重。

    杨忠军再次提出建议,主席说过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向阳大队的人才在哪儿?除了知青点这些“文化人”,剩的就是牛棚里的那些了。

    “改造改造,给国家培养人才怎么不算改造他们的思想?思想还升华了。至于要不要让他们发挥余热,为大队做贡献,由大家投票决定。”

    “……对,对”有人附和,“就该让他们发挥余热,为国家做贡献!我同意!!”

    “同意!”

    ……

    经过全大队投票,应教授等人被从牛棚接出来,住进临时修缮的闲置房里,熟悉教材,准备稍后给大家讲课。

    不过,这些人虽然大多是高级知识分子,   但很少有专业当老师的,更没人参加过高考阅卷工作,也没人能说清刚恢复考试考试内容、难易程度如何,一切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应教授等人商量过,决定按着以前高考的难易程度先出一套卷子测试大家的水平。

    政治、语文、数学、理化、史地、英语……

    每门一张,社员和知青们考得两眼发直,有些人心理承受能力弱,甚至当场哭了出来。

    这几年的劳动生活消磨了大部分人的学习记忆和热情,   能够坚持看书学习的几乎凤毛麟角,   更不用说因为大环境问题很多知青在上山下乡前,   也没学到多少东西,卷子上的内容简直犹如天书。

    摸底之后,大家危机感更重,对新上任的老师们也心悦诚服。

    日子一天天过去,向阳大队的学习班里到了夜晚依旧灯火通明,随着报纸上主流风向的引导和讨论,所有人都有了一种紧迫感,开始没日没夜地复习,通宵达旦做题。

    有人甚至晚上做梦都在背书,如饥似渴地弥补着失去的岁月。

    九月底,有家在京市的知青,通过各种渠道,陆续收到了要恢复高考的消息,学习班的气氛更是浓厚热烈。

    如果说之前大家还有些迷茫,不确定,从接到一个又一个“内部”消息后,心里便只有一个念头了——高考,上大学,回城!

    知青们疯了一般拼命学习,通宵熬夜努力追赶,课上课后围着老师们问疑难问题。

    面对这样火一般的学习激情,应教授等人也不遗余力地为大家解疑答惑。

    相较其他人,冯来弟就从容许多,毕竟她复习的时间长,在数学上又有优势,不用花费太多时间,现在她的主要精力都放到政治科目的复盘和背诵上然后带着杨青青梳理知识点,再帮另外几个随时调整学习计划。

    众人正如饥似渴的汲取知识,赵和平找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