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七十年代小田园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23

分卷阅读123

    字号的东西就是好吃啊。

“元元,来,再给你倒一点!”姚龙港小声说道,嘴角上还沾着一点rou松渣渣。

俩人勾着脑袋,鬼鬼祟祟地躲在桌子下面吃东西,这种感觉还真是令人兴奋。

相比起去年,今年在生活方面的确好了一点。

从小龙港带来的小零食里就可见一斑。

水果糖、牛奶糖明显增多了,还出了一种条纹玻璃纸包装的长棒棒糖,还有一种龙虾糖,一咬一口芝麻,酥酥的,特别好吃。

小龙港的外婆家里,就是厉害。

时不时地就要寄东西过来,这家底该有多厚?即便是在那么艰苦的年月里,好吃的小零食依然源源不断。

相比起来,王mama在沪上的家就很淡薄,与这边几乎没什么来往。王mama也很少写信,只在逢年过节时,才象征性地写信问候一下。

黎元元听伟民哥哥提起过,外公家里是住花园洋房的。

可他们这边,却从未感受过花园洋房所带来的优越性。在最困难的时候,那边甚至连一块糖果都没寄过,可见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对王mama与家里的关系,她早有猜测。

如果写下来,恐怕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第69章美食风

*

猪rou松的美味,让人留恋不已。

吃了一点,就想吃得更多。

黎元元忍着口水,从作业本上撕下来一片纸,包了一点点rou松,隔着过道传给了田伟波和邓虹。四人组一向有福同享,即便再舍不得,也得让他俩也尝尝。

四个人鬼鬼祟祟地做着小动作,一个二个兴奋得也不觉得教室里冷了。甚至整整一个上午,都沉浸在rou松所带来的快乐之中。

中午放学后,一回到家里,小伟波顾不上去放下书包,就跑到田爸爸跟前,仰着小脸问道:“爸爸,你吃过rou松吗?”

“rou松?”

田根宝有些奇怪,小孩子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来了?不过,这个rou松当然吃过了,那还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

那一回他去亲戚家,正赶上人家吃好东西,就跟着尝了尝,觉得特别好吃。

回家后,给mama一说,mama就跑到商店里看了看,说是要凭副食票才能购买,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倒是慧珍家里有这个东西。

上次回沪探亲,顺道去慧珍家里看看。那天在客厅里,茶几上放着一大罐,老丈人说让他们带上,在路上吃。

可丈母娘不知是忘了,还是怎么的,临走前根本就没提这茬,只拿了一包水果糖塞给慧珍,说给几个孩子吃,那罐rou松却不见了。

当时,慧珍一脸平静,一句话也没说。

一出弄堂,就走到垃圾桶跟前,差点把那包糖果给扔了,幸好被他给拦住了。

再生气,也不能拿吃的赌气。

那个rou松是很精贵,舍不得给他们也情有可原。

孩子的一句话,让田根宝又想起了那段往事。他看着小伟波,放缓了语气,说道:“爸爸以前吃过rou松,味道可好了……”

“喔……爸爸,我今天也吃到rou松了,元元meimei也吃了……”说着,把他在班里吃到rou松的事情,向田爸爸拽了拽。

“哦……”田根宝一听,心说,这个杨淑芬家里的条件还真是好啊!这个猪rou松即便不用副食票了,价格也不会便宜了。

这市场经济刚一活跃,她家就吃到嘴巴里了?

还真够先进的。

想到此,田根宝也咬了咬牙,打算和慧珍商量一下,也买两罐尝尝。

王慧珍下班回来后,听老田一说,就爽快地答应了。

家里的经济是紧张,可该吃的时候还是得吃。她让老田给伟波的奶奶寄一点钱,拜托她帮着买两罐,给邮寄过来。

几个孩子一听,也高兴坏了。

家里马上就有rou松吃了。

*

在连队里,杨淑芬家一向是沪上知青家庭的风向标。

rou松刚一出现,姚爸爸就像个小喇叭似的宣传了一遍。“你们快去买,现在这个东西不要副食票了,味道好得很……”

沪上猪rou松,很快就成为连队里津津乐道的美食。

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对这种零食垂涎欲滴。先不说rou松的味道本来就很鲜美,光是“猪rou”二字就带给人无限的遐想。

更何况,这种rou松可以直接沾着吃,也可以夹在馒头里吃,还可以撒在白米饭上,拌一拌吃。总之,吃起来很方便,也很可口。

有条件的沪上知青,就开始给家里写信诉苦。

在信里,把自己在边疆的生活描述得一塌糊涂,说“有多长多长时间没闻过rou味了,人都瘦得不成样子了”,反正是怎么夸张怎么来,以此博得家人的同情。

而当年来支边的,大多是顶了支边名额,为家里做过贡献的。父母见孩子在外面吃苦受累的,心里一酸,就想在物质上好好补偿一下。

于是,经济能力强一点的,就大包大包地买来一堆吃的东西,打包邮寄过来。经济能力弱一点的,就发动留在城里的孩子们凑份子,怎么也要买几罐rou松给寄过去,好让外面的孩子吃点rou。

这种风气一旦出现,就刹不住了。

因为人都是喜欢攀比的,看到人家有了而自己没有,心理上就会感到不平衡。一时间,沪上知青家里,都吃起了猪rou松。

老职工们也很羡慕。

这大城市里就是好啊,经济形势刚一好转,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就一下子冒了出来。

猪rou松,以前连听都没听说过,任谁也想不到会把猪rou加工成这种干渣渣的rou松吧?平日里猪rou多稀罕啊,怎么就这么浪费呢?

叹息了一阵之后,就找到关系近的知青,掏出钱来,拜托他们帮个忙,也给捎一两罐回来。虽然这个价格实在是不便宜,可咬咬牙还是想买来尝尝。

知青们对这种拜托,自然是有求必应。

一是的确想帮忙,二是有一种虚荣心在作怪。

作为沪上知青,在引领着风向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家乡而感到骄傲。看看,现在无论是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样不是向沪上看齐?

什么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沪上的牌子都是顶呱呱的,在全国各地都叫得响亮。现在就连小食品都名列前茅了。

而接下来的日子,沪上知青们好像一下子就开了窍。

于是,往家里写信诉苦就成了必修课。

因为他们发现,城市里与农场之间的差距突然变大了。

以前还不觉得,以为有高工资拿,比城市里挣钱多,吃得饱穿得暖,条件还不错。可现在看来,城市里的生活上水平一下子提上去了,而农场里却变化不大。

知青们聚会时,相互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