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农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830

分卷阅读830

    免会被负累不如他的酸话,故而相爷在大青山,未必不是躲避昔日老友人群的意思,为孩子们慢慢的留条路,随着他远离政治中心,让名声渐渐淡去,给孩子重新一个出头的机会,因此在孩子们的姻缘上也要考虑好才是。

不求太过显赫,但求人品好家世清白就可了,到底他们是靠考科举出仕,无论他是不是相爷,他家的孩子不考科举就是白丁,不努力是不行的,如果连坚毅刻苦的品性都丢了,那家族也就走到了尽头,所以家族势力回落不见得是坏事。

相爷为了儿女考虑的很长远了。

巧兰在心中转了几圈,最后一脸凝重的点头,“既然是这样,我觉得可能只是观察而已,咱们就不要多嘴了,免得让孩子起了心思,最后闹得不愉快就不好了,清远只有金榜题名才有资格和李家结亲,不然勉强也不见得就幸福了。”

李老太也曾是官家千金自然比巧兰更明白这道理,因此笑着点头,“你说得对,何况现在孩子还小,其实我觉得他们可能并不太明白,只是模糊的好感而已,我们不需要提醒也不必刻意做些什么,顺其自然就可以了,孩子们渐渐长大,要让他们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余地和空间,就是跌跤也要跌了才知道疼呢,不摔他也不会明白自己错在哪了。”

“您说得对,奶奶我扶您回去。”巧兰想通了也就放心了,秀雅都还小呢,真没必要去警告提醒些什么,他这个年纪就是早熟一点也还朦胧着,提醒了反而不好。

“你的图快绣完了么?”李老太问道。

巧兰微笑点头,“快乐,还差一点就可以收尾了,等我绣好了拿过来您给掌掌眼。”

李老太笑着点头,“其实小顾他们给你看就不错了,我的眼光不如他们好了,他们才是名家走过来的,眼光更高一些。我觉得你还是要在意境上面多下功夫,这是你的特长不要舍本逐末才是。”

“是,我明白,您放心。”巧兰笑着点头。

送走了清远秀雅心情也不太好,也不愿意搭理琪哥和栓子,自己回屋休息去了。

老太太并不着急,只是看了一眼就扭头不在意了,他家的孩子不能老是学着伤春悲秋的样。

巧兰却有点担心,“一个人能行么?要不要我去劝劝?”

“不用,她回想明白的,爷们没有前程将来不会有幸福的,难道她能跟着下地么?笑话。”老太太说了一句很现实的问题。

巧兰也点点头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一开始才觉得他们不可能,前提条件是清远必须金榜题名,不然以后前途莫测,他们根本不可能有未来。

下午秀雅就缓了过来,又开始玩闹学规矩了,这才让巧兰放下心来,有些事得自己想通,别人劝了作用也不大就是了。

缓了两三日秀雅脸上又出现了笑容,琪哥和栓子自觉地靠拢主动给jiejie揉揉虐虐,被欺负也是一种快乐,这让巧兰终于放下心来,老太太看着乐得不行。

清远考中了举人,清刚有了压力,学习也更加勤奋了,似乎要以哥哥为榜样看齐,连带着东子都被勒紧了脖子,东子也是苦不堪言却不敢有半点不满,小玲子对东子是有期待的,勒令听哥哥的话好好学习,不然就要拿藤条抽他的。

连栓子都被清刚拎着背书,背不出来也要被惩罚的,琪哥更是如此,几个孩子连玩的时间都少了很多,不过琪哥和栓子属于智商很高的孩子,应付课业还是游刃有余的,但东子就显得普通了一些,对比之下难免有点吃力是真的。

不过东子心宽俗称没心没肺,虽然被清刚骂的最惨,但他也是最有长性和耐力的人,学习特别刻苦,属于很能钻研的那种人,巧兰观察了很久也就放下心来了,孩子品行都不错,家长只要稍加引导就可以了。

天渐渐凉了,清远的第一封信到了,相爷给清远写了引荐信去江南有名的鹿山书院学习,也算进修的意思,希望他能更上一层楼。

清远带着大家的期盼到了学校,安顿了之后写了信回来,打算在这里学习三年后再去游学其他地方,一路走来深感自己的知识面还是太窄了,举人真的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一趟简单的游历让清远看到了自己的差距。

信上洋溢着喜悦和欢快的情绪,说着江南的见闻和书院的各种情况,还有很多才子的水平和他们心中的报复,但也清醒的看到了江南的奢靡和繁华,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黑暗面等等,从信上看清远越发成熟理智清醒了,已经可以用成年男人的目光去看事情,分析问题了。

相爷看了后十分满意,“看来游学是有必要的,孩子长大了,越来越能想事情,想的问题也看到关键点上,很不错。”

☆、第860章:完成

巧兰看了信也觉得清远字里行间都透着海阔天空凭鱼跃的轻松与喜悦惬意的感觉,自己也越来越能独立了。

“爷爷,清远说了他的徒弟可以免除赋税,这二三年我大哥没少给他买土地,他名下的土地也吃不完这么多粮食,他说只要我们需要可以无偿捐献给西北或者附近村落穷苦的人家,但是不要太高调了,他不太习惯赫赫扬扬的,只是想自己有能力了想回馈养育了他的这片土地。”

巧兰有一种特别骄傲的感觉,清远长大了,长成了一个有担当能想事的男人了。

“我用他的粮食赠送给附近的一些村民,送一些给村里的孤寡穷苦,另外一些送去西北,但要付钱,他将来要做官就必须要谨慎,任何小事都有可能成为把柄。”相爷也在教导巧兰该如何避免灾祸。

“我懂了,我会写好收条给我母亲收起来的。”巧兰明白了要留下证据,清远已经有功名了,他不适合跟西北搞得太近。

巧兰听懂了相爷的提点,随后特特交代了李母和李青山一番,对以后涉及清远名声的事都要慎重在慎重,拿不下主意的要先和相爷跟老太太商量一下,小不忍则乱大谋,走到这一步对一个农家子来说,倾注了全家老小的心血在里面。

李母夫妻听了毅然点头,为了孩子们,他们也该改变一下了,最近家里来串门的人都多了起来,主要还是为了土地可以挂名在清远名下的意思。

但都被李青山出面拒绝了,再三交代李母,什么都不要应,一定要等他回来才行,涉及清远都不许随便决定,孩子考上举人不容易,当家长的不要拖后腿了。

李母现在一听别人提起清远咋了咋了的话题,人都绷紧了,生怕自己说错一句话害了孩子了,提到清远她就不吭气了,一推二五六说自己啥都不知道,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