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莺莺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4

分卷阅读54

    赵福和孙氏每日早上开的是早食摊子,掌厨的是赵福。不过他信奉君子远庖厨,除了出摊,平常是一概不进厨房的。至于说孙氏做的饭食是猪食,这又是笑话了。孙氏做饭并没有什么出挑的地方,但至少也是中规中矩。

果然又听赵福道:“我去叫你几个侄子侄女儿来,也让他们尝尝婶娘的菜色,当作是享福一回了。”

说着赵福就要转身叫孩子,王氏却是扶着腰站起身来阻止道:“二伯别忙,我想这中午时候二嫂也是做饭了的,现在也摆饭了,叫孩子过来吃饭恐怕不大方便!我给侄女儿侄子盛一点子菜,二伯给带去就是了。”

赵莺莺在一旁默然:二伯赵福不比二伯母孙氏,王氏一个女人家可以和妯娌拌嘴,却放不下脸面和丈夫的兄弟撒泼。这时候家里能开口的也只是祖母方婆子和父亲赵吉而已,祖母不用指望,她向来有些偏自己这位二伯,大是大非上还能做到不糊涂,但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就没章法了。

至于父亲赵吉啊,只能说他面对哥哥嫂子总是有些拉不下脸来就是了。对此赵莺莺有些不乐,同时又有些喜欢——赵吉是一个心软的人,这有时候固然不好。但赵莺莺作为他的女儿,更喜欢一个心软心肠好的父亲就是了。

说着也不等赵福答应,王氏就道:“莺姐儿,你去拿个海碗来。”

赵莺莺很机灵,立刻起身去找了个海碗。相比呼啦啦一大群人过来吃饭吃菜,从菜里面分一些出去倒还好些,至少分多少由自己决定。

王氏倒没有小家子气,一个大海碗盛了满满的一碗酸菜鱼,上头都冒尖了。赵福见此愣了愣,到底没有说什么,摸了摸鼻子端着海碗道:“谢谢三弟妹了,待会儿我让蕙姐儿把碗洗干净了送过来。”

赵莺莺心里叹了一口气,倒不是她又多在意那一碗酸菜鱼——要真是两家常常互通有无来往密切的兄弟,对面不要自家都会上赶着送去。关键是自家和二伯家交往,从来只有出去的而没有回来的,末了就连一句好也难得到。这样的情况,换成谁也不会觉得舒服。

她现在也只想着自己的谋划能快快成行,等到自家搬出这赵家小院了后日子也就轻省了!

吃过饭后她坐在了桌前,不忙着做绢花,而是翻弄起了之前在货郎那里买的各色线绳绦子之类。这些东西不是用来绣花缝衣的那种,而是用来打络子打结子的!

珠线、鼠线、金线、丝绳、绦子,粗粗细细都理顺在了赵莺莺眼前。

赵蓉蓉见了笑着道:“莺姐儿要打络子?打算打个什么?”

打络子打结子都算是女红编结里头的,同时也是一种极重要的,能和剪裁缝补、描龙绣凤相提并论的女红技艺。从古传承至今,是一门拿绳子编结种种玩意儿的技艺,或有使用或纯粹装饰。

平常用途十分广泛,且样式多,花样巧。平常生活中的大小用品如伞盖、仪仗、门帘、帐钩、凤冠、霞帔、笛箫、荷包、发簪等的下方就常常使用了络子结子来装饰。

不过即使都重要,在女红众门里也有个先后顺序——实在来说,打络子打结子在普通人家妇女那里并不流行。

富人家女眷和一般人家的妇女做女红的原因是不同的。虽然同样都说是陶冶情cao彰显女德,但实际上富家女眷更多是把女红当作是一种消遣玩乐,图的是赏心悦目。而贫家女子则是要用这个打理家人生活,为家庭服务。

原因不同,使得两者同样是做女红,内里却千差万别。富户女眷,譬如出名的顾绣就来自于世家大族顾家的女眷,讲究的就是艺术,如同文人墨客挥毫作画一样,不能有匠气!一代代深宅女子是将自己的情致融入到了女红当中。

贫家女子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首先重视裁剪缝补做鞋制帽这些有实际用处的,然后才是具有装饰性的女红,譬如扎花打络子之类。而且即便是学扎花打络子这种手艺,那也是学不深的。

一般人家家用是不用这样的女红作品的,也没有机会学到高明的技艺!

女工一篇中说‘一斗珍珠,不如升米,织金妆花,再难拆洗。刺凤描鸾,要他何用,使的眼花,坐成劳病’也差不多就是说的这个情形了——本意是劝人朴素,但也从另一面说明了贫寒人家用不上这种技艺。

所以在赵莺莺家里,从祖母方婆子到jiejie赵蓉蓉这种小辈,都不擅长编结之类。论到打络子只会几个最简单的,偶尔用到荷包、汗巾上,也算是足够用了!

可是赵莺莺打络子就全不同了,她可是说是真正手艺出众了——点头算是应了赵蓉蓉一声,然后就用长针把自己挑中的线的钉好,另一端则把主轴线绷直,系在了另一处固定的钩子上,然后一把十几根各色线绳,有金线也有珠儿线,十个手指十分灵活地上下翻飞地偏织,拢、捻、勾、合最终成行为一只活灵活现的蟾蜍。

原先赵蓉蓉只是凑过去瞥一眼,但是后来就看住了,眼睛里异彩涟涟:“莺姐儿好巧的一双手,往常见别人打络子做物件,但也没有见过这样灵活好看的!”

打蟾蜍、蝙蝠、蛐蛐、蜘蛛等的物件很多,所以即使是赵蓉蓉也见过不少。也正是因为她见过才更能看出赵莺莺的手巧!小小巧巧一只蟾蜍,用线匀净紧密,同样的东西硬生生比别人好处一大截!

赵莺莺但笑不语,随手把这只蟾蜍给了旁边早就看的眼馋的赵芹芹:“拿着玩儿去吧。”

这样的手艺对于上辈子的赵莺莺来说简直像吃饭一样简单!

她那时候在皇宫,而皇宫里的宫女子都有机会随着针线mama以及姑姑学习针线。只要不是那些后头被打到粗使的宫女子,大多数的宫女子都练成了一身手艺。

宫女手巧,这不只是宫里众所周知,甚至宫外都有名声传扬。这倒不是有什么好事者替她们扬名,只不过是很多宫女的络子、刺绣流落宫外的铺子里买卖,久而久之外头也就知道了。

——赵莺莺自己平常过的老实朴素,除了一些照例的孝敬,她几乎不花钱。再加上在太后跟前排上了号儿,各种赏赐源源不断。她是不会缺钱的,但是这不代表其他的宫女子不会缺钱。

宫女子若是真心想往上爬,使钱的地方就海了去了!

另外还有些宫女子惦记宫外的家人,每次宫里关的月钱放下来就立刻托人带给家人,补贴家里生活。自己若是要花用就打络子做绣活儿,让人带出宫去卖,赚些自己用的日常开销。

赵莺莺在宫里还听说外头皇城里有铺子专门收宫女子做的女红活计来卖,同样的活计比一般的铺子要贵得多,这就是对宫女子手艺的认同了。

一般宫女子尚且这样,那就更不用说赵莺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