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莺莺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87

分卷阅读87

    比以前,一味一样也没有必要。然而过于奢华也不必,不然也有人说咱们猖狂了。”

王家外婆听的点头:“这件事是要有个度,你们心里有数就好。”

这时候大户人家生孩子有各种各样的礼仪,譬如从生孩子第三天起就有所谓洗三,十天的时候有所谓‘十朝’,满月的时候有所谓满月,百日的时候有所谓百日,周岁的时候有所谓周岁。

但是做一整套的只可能是那些大户人家,平常寒门小户也只做满月和周岁这两个,当然也有人做‘十朝’和周岁,或者百日和周岁。具体的如何,要看各家遵守的是哪一种习俗,反正赵家是做满月和周岁的。

不过另有人家,这些花样一个都做不起,因此也就都不做的也有。

这并不稀奇,要知道小孩子过日子又不能办大宴,大家认为这会折寿,所以普通人家是不能收礼金的,最多就是收点礼物。可是又不能不给来祝贺的亲朋好友管饭,所以这是一笔很亏的买卖!

不过之前家里那样艰难的时候也没有落下孩子们的满月和周岁,现在境况好了起来,自然不会差——这时候天下承平日久,已经有了浮华之气,特别是繁华温软的江南,风气上更是早就不尚简朴了。所以家里孩子出生以后不办礼的人家是会被人嘲笑的!

这几日赵吉在染坊里面做事,也没忘记和看到的亲朋好友打招呼,招呼满月那一日来吃饭。

不过满月礼也不会太大就是了,不像那些大宴,一来就是好几桌。一般的,也就是一些极亲近的人家。若是有那些不识相的,自以为亲近的过来蹭饭,干一次能被背后笑好几年。

赵吉还和王氏隔着窗子商量到时候摆上几桌,王氏想了想道:“之前我们生芹姐儿的时候是三桌,现在才过去几年?就算你这几年交游广阔了一些,增多一桌也就是了——只是要记得,菜要准备五桌的。宁肯有余,也不可临时少了!”

孙氏这时候就坐在西厢房屋檐子底下嗑瓜子,笑着道:“人都说老三家发财了,怎么这个时候倒吝啬了起来?要我说,既然是发财了,那就要有财主的气派。干脆摆个十几桌,不只是亲近的人家,只要是巷子里的解放都来吃。流水席的威风都知道,那才是风光!”

赵莺莺正端着王氏的饭从院子里走过,暗自无语:风光是风光了,但是也落下了一个‘傻子’的名声吧!又不是真正的财主,充那个能,一般的街坊只会一面吃她家的,一面嘲笑她家傻!

不过赵莺莺没有说什么,她尽可能减少自己和长辈的冲突,她对于这种很容易陷入被动的争吵没有什么兴趣——况且这种事,只要不傻就不会应下来。而她爹赵吉,即使不是很聪明灵活,那也不傻罢!

果然赵莺莺还没有进东厢房的门,就听到赵吉心平气和道:“二嫂这说的什么话,我家转好才多久?不过就是好容易家里吃得饱饭l而已,做什么打肿脸充胖子,行那种事!”

端着饭菜进了卧房给王氏的时候又听到:“这件事二嫂就不用多费心了,我打算到时候请了庖厨来家里做。这也是免得劳累到嫂子们——这些日子家里忙忙乱乱的,不好多一件事更加麻烦。”

赵莺莺把饭菜放在王氏面前,奇道:“娘,茂哥儿的满月要请外面的庖厨师傅来办吗?”

这时候普通人家小孩子的满月等宴,一般都是家里的妇女,妯娌婆媳这些,一起动手来做。只有家里实在殷实,讲究排场和面子的才会请庖厨。

王氏笑着道:“不好太张扬,一切都办的中规中矩,也只能在这上头长长脸了——你爹这些年其实也一直憋着,有机会出出风头就让他去吧!”

第50章

赵吉平常是一个不争不抢的人,不过他又不是一个菩萨,自然也有自己的虚荣心。只不过是前些年,家里情况特殊,他学艺一学就是十几年。这种事虽然签下文书的时候已经是你情我愿,但真的去做才知道有多艰难。

那可是十几年啊!十几年只有一点够自己吃饭的钱拿回家,家里的生计要靠老婆才能撑住。而且各处俭省才能将就过活——这样的话,就是生活中他有心想要虚荣,有心想要显摆,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钱什么事儿都办不成!

好不容易从学徒变成了师傅,这时候家计也不宽裕。这种情况下自然优先家里的实际,顾不上表面文章好看。好容易,直到去年冬天家里才有了要兴旺发达的先兆,赵吉当然有心想要做给人看,也是给自己做一做脸。

赵莺莺当然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好,这只不过是人之常情而已。她上辈子少年时代就在皇宫里,见识过多少普通女孩子成为宫女,她们抢阳斗胜,各种图表现,为了面子为了一张脸,不知道做过多少事儿!

所以时至今日她很能理解赵吉的想法,人生在世这些欲.望是很难避免的,只要不妨害别人,也没必要避免。

于是满月宴的事情就这样说定,当天下午赵吉就提着几样简单的礼物去到甘泉街上崔家请厨子。晚上的时候空着手回来,脸上红红的,似乎是喝了不少,上头了!

一边喝过赵蓉蓉煮好的醒酒汤,一边隔着门帘子和王氏道:“已经和崔家大侄子说定了,到了茂哥儿过生日那一日,他就带着人过来帮忙。”

王氏愣了愣:“是请的崔家啊。”

“嗯。”赵吉应答一声,这才道:“当年的事儿本就是二哥不讲究,人家崔大哥其实早就不在意了。如今咱们再不言语反而不好,现在借着这个机会走动起来才好!”

赵莺莺在一旁把这些话都收进了耳朵里,却有些不懂这个崔家和自家有什么关系,一时有些好奇。不过她不好问话,想了想偷偷去厨房问赵蓉蓉:“大姐,甘泉街上的崔家你晓得吗?”

赵蓉蓉脸色迷茫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你说甘泉街崔家啊,我知道一点儿。不过家里和他家的事情我知道的也不多了。当初我们两家不怎么走动的时候,我也还小呢。”

说话间手上依旧不停,收拾着菜蔬:“据说我们爷爷和崔家爷爷有旧,是从一个村里逃难到扬州的老乡。那时候同乡相亲,算是互相帮忙在扬州扎根下来了。”

种种故事自然不必赘述,然后就是家里到了第二代第三代。虽然关系不像是第一代的时候那样紧密,但也常常走动,是真正的朋友之家。

“那时候二伯学了好几门手艺都不成,后来就跟着崔家伯伯去学厨了——哦,对了,崔家伯伯是在扬州最有名气的大酒楼做大厨的!”赵蓉蓉补充解释道。

赵福的身体是那样,很多需要卖力气的活计就做不了了。然后他自己又吃不得苦,所以学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