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莺莺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04

分卷阅读104

    终一家人商量,决定前后院子除了栀子花树之外还栽种四棵果树。一棵和老宅那边一样的柚子树,一棵樱桃的——樱桃有‘百果第一枝’的美誉,长的好看又好吃还是所有水果粒最早的。赵莺莺家一家人都很喜欢吃,每年都会买。当然了,最重要的是,扬州的气候可以栽种樱桃。

最后是一株梨树和一株柑子树,都是选的好侍弄赵家又喜欢吃的。

决定了栽种什么树赵莺莺才继续去看自家的新房子,按照规划,前院是用来住人的,后院和罩房则是给赵吉拿来做染坊。这样请来的师傅和小工,平常上门的客人都可以从后门出入,也不影响前院的生活。

后院并没有什么好说的,原本罩房是给下人住和做仓库的。赵家没有下人,所以四间罩房有两间给染坊放东西,做赵吉的配料房。另外两间则成了赵家的杂物间,有什么暂时用不上的东西就暂且堆放在这里。

前院三间正房,中间的堂屋自然不能用来住人,两边的的大房间,左边一间给方婆子这个家里辈分最高的长辈住。右边一间就理所当然地归赵吉王氏这对当家夫妇。

家里的孩子都去住厢房——这次赵莺莺总算满足了自己的愿望,单独住一间屋子!

赵芹芹因为调皮所以和赵蓉蓉挨着住东厢房,有赵蓉蓉这个大姐,既是看着她也是照顾她。赵莺莺则是和赵蒙做了邻居,住在西厢房。

每一间房子的布局都是大同小异,就是家具少了一点。不过想到本来旧房主留下的家具就不多,也就可以理解了。赵莺莺的房间里极其简单,有一张床,一个大柜子,一个大樟木箱,再加一把鼓凳,就没有别的了,就连一张小桌都没有。

不过王氏已经和他们说了,先住着,差什么家具家里一点点添就是了。

赵莺莺已经很满意了,把自己的一些行礼,譬如说被褥衣裳这些全都收拾好。王氏来看的时候还赞了她,最后拿她来教训赵蒙:“你看看,莺姐儿还比你小呢!这就知道自己收拾了,你呢?什么都不管就知道傻玩儿。”

赵莺莺站在王氏身后,在王氏看不见而赵蒙看得见的地方对赵蒙故意笑了笑,赵蒙气的要命,却拿这个meimei没有办法。因为赵莺莺一惯表现良好,在王氏和赵吉那里信誉不知道好赵蒙多少。她告赵蒙的状一告一个准,赵蒙告她的状,那就毫无回应了。

赵莺莺对着赵蒙使坏一回,就蹦蹦跳跳地和赵芹芹一起去新房子‘探险’了。赵芹芹还没住过这么大的房子,赵莺莺是对新家格外感兴趣,两个人一拍即合,那一处角落旮旯也要去看。

最后看的是前头的倒座——之所以叫倒座,那是因为和正屋相对,朝向相反,门不是朝外开的,正好是朝里开。这样的倒座一般是用来做柴房、灶房、马房等,赵家当然也不例外。

四间倒座有一间是柴房,有一间是灶房,还有一间是车马房,最后一间空着,实在是没有用处。

车马房其实也是空着的,因为赵家没有车马牲口,也没有大车。不过赵莺莺想,王氏和赵吉特意把车马房先划出来了是有自己的用意的,说不定已经在计划着买马买大车了。

这并不是什么难想到的事情,在这扬州城里,家户人家有一辆马车代步才算是面子上到家了。而且不为面子着想,赵吉现在做的生意看样子会越来越大。以前货物多就雇佣车马行的人拉走,东西少就一个人送上门就是了。

现在还勉强,可是眼看着雇佣车马行的时候越来越多。这种情况能一直下去吗?那还不如自家也置上一辆车。

另外就是柴房了,这次搬家准备做的很足,里头已经填满了柴草,包括引火的稻草和秸秆,以及正经烧火的木柴,一摞一摞整整齐齐地磊着。东西不值钱,但是看的人就知道,这家人生活一定丰足。不然连自己家里的柴草都用的紧巴巴的,这样的人家表面上看起来过的再好,那也不过是假的。

最后是灶房,最重要的也是灶房。赵莺莺也算是有眼光的了,一看就知道灶房和整座宅子其他地方只是粉刷修葺不同,这里除了墙和屋顶,其他的地方,特别是灶台,一定是重新来了一遍的。

王氏这时候也进了厨房,赵莺莺看了看外面的天时,估计是快到吃饭的时候了。果然,王氏笑着对两个道:“这灶有什么好看的,出去玩儿去吧,娘要燎灶做饭了。”

赵莺莺问王氏:“娘,这灶是新垒的啊?”

王氏一边洗着从老宅那边带来的锅子等,一边应道:“是新垒的,别的也就算了,只有这灶啊,你爹实在不肯用旧的,一定要垒一个新的,算是新家新气象,过日子么——不过也好,垒灶师傅手艺好,这个灶可比原来那个好,火力好控制,还不费柴火。”

赵莺莺看的出来王氏也是高兴的——这么多年了,她终于不用和别人用一个厨房了。除了厨房宽敞,不用怕转不过来身之外。最明显的大概就是调料、食材等,王氏都可以直接房子厨房里了。

赵莺莺眼睛四周一瞟,就看到了灶台上一排排的调料罐子整整齐齐,食盐、猪油、豆油、香油、酱油、醋、大酱、胡椒面、辣椒面等一样都不少。背后还有一个赵莺莺腰高的陶缸,上面盖着一个麦秸秆编的拍盖,盖上压着装面粉的布袋。

赵莺莺把布袋搬开,里面是晶莹透亮的大米,装的是满满当当。

至于橱柜里,从屋顶吊下来的架子上,各种各样的食材,有腊rou腊鱼香肠,也有各种各样的菜蔬,还有红枣、粟米、小米、玉米面、红薯面等,可以说是一应俱全。这可比当初在老宅的时候好看多了,那时候厨房里根本不敢放这么多东西。

最后是厨房屋角有一个半人高的大水缸,有了这个厨房里用水就更方便了——之前在老宅里没有用水缸。因为厨房是三家人公用的,水缸自然也就是,那么打水就会成为一个互相推诿的事情。

所以干脆不用水缸,都是各家用两个水桶,要用水了就从水井打两桶就是了。

说到水井新家这边也有水井,刚刚进门的时候赵莺莺就喝过这家的水了。不是什么上等的甜水井,就和赵家小院那边的水井一样,普普通通。不过这样就很好了,自家单独有一个水井好处可是有很多的!

赵蒙就曾经和她说过:“有水井的人家好过夏,水井里面夏天凉快,吃剩下的饭菜吊在水井里不担心坏。还有各种果子,洗好了浸在水井里,拿出来吃的时候冰凉凉的。”

这个是赵莺莺不知道的,因为在皇宫里的时候有冰,按照各宫不同的份例分配。别的宫是什么样子赵莺莺不知道,但是从来没有人克扣太后的长春宫,所以夏天里她们都用冰,从来没有想过用水井这种土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