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莺莺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68

分卷阅读168

    旁边的王玉儿。

“姐,我们起了。”

稍稍收拾之后,赵莺莺和王玉儿已经坐在桌前了。赵莺莺稍微拨亮了一点油灯才做下,王玉儿则是撑着下巴看外面,没头没尾地说了一句:“粮价又涨了。”

赵莺莺点点头,侧耳听着外面的动静:“是不是我听错了,我觉得外面的风雨更大了。”

赵莺莺没有听错,雨下的大了起来,就好像一开始下雨的时候那样,是夏季里名副其实的暴雨。这雨从后半夜开始下大,到了早上天光大亮的时候也没有变小。原本着急的那些人现在更着急,生怕这大雨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河堤因为扛不住压力崩溃掉。

不过相较于别人的紧张,赵莺莺倒有一些一切尘埃落定的轻松。不管是什么坏情况,这应该都是最后一遭劫难了,这是赵莺莺的想法。

而等到快中午的时候,有牌长敲锣在巷子里宣告——淮河那边的堤坝已经崩溃了,大量的河水进入京杭大运河,本来压力就很大的大运河这会儿眼看就要撑不住了。上头怕扬州真的出事儿,已经决定在高邮那边泄洪了。

虽然这样对不住高邮那边的老百姓,但是听到这个消息的扬州人都是高兴的。

不过为了补偿这些高邮县县民,不只是要排除军营的兵士帮忙搬家,同时要扬州无条件接纳高邮来的灾民,并且给予这些高邮灾民一定的保障——尽量安排住的地方,一天一碗的薄粥就算了,至少一日两次稀饭......

很多补偿都很零碎,扬州大概讨价还价了一下,不过因为情况紧急,也没有多说什么,差不多就答应下来了。

然后就是有组织的高邮县县民们浩浩荡荡涌入扬州城。

第82章

“莺姐儿之前刺绣学到哪里了?”王家外婆一边给王玉儿指导女红,一边询问正在织布的王氏。她打算趁这几日住在女儿女婿家,先给赵莺莺刺绣的功课开一个头。

之前王家外婆就说过要教赵莺莺刺绣,只不过一则赵莺莺别的女红手艺还没有学完,并不急着教这个。另一个赵莺莺年纪还小,有了去岁差点被拐子拐走的事情,王氏哪里敢让她一个人从太平巷子穿甘泉街到小三巷,至少也要等到明年九岁了再说。

王氏对于儿女们,特别是女儿们的教养还是很上心的。手上织机不停,想了想道:“之前分线做的很好,分的比蓉姐儿还利落。蓉姐儿一根线只能分四次,莺姐儿能分六次。”

一根线分四次就只有原来的十六分之一粗细了,分六次就是六十四分之一。别说对于赵莺莺这样的小孩子,就是专门绣花的绣娘也得是中等手艺的才能做到。至于说上等手艺的绣娘,一般能做到一百二十八分之一,也就是分七次。至于说二百五十六分之一,据说也有绣娘能做到,只不过这就是传说一样了。

王氏不知道的是,她的女儿上辈子就是一个能做到的人物。不过这辈子的手还没有练到上辈子那样灵巧,再加上一年多没有那样分线了,她现在一般也就是分六次,勉强一下或许能分七次,只不过没有那么完美。

分线这件事,不是说做得到就能刺绣好。不过一般刺绣好的,分线都不会差,这倒是真的。

因为刺绣好的肯定心灵手巧,而且也不会满足于别人帮忙配线、分线,然后配出颜色来。而要自己上手的话,自然而然也就练出来了。

总的来说,分线至少是需要手指灵巧敏捷的。虽然不能说明什么,至少是一个好事。

“至于说具体绣花的事情,莺姐儿帮蓉姐儿画花样子多,真的上手有没有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听蓉姐儿说过,几种基本的针法她是知道的。”

听到女儿这么说,王家外婆有了性质,问正在打结子的赵莺莺:“莺姐儿,你有没有绣活儿。”

赵莺莺放下手上的丝绳,打了一个结固定,这才从怀里拿出一个掌心大小葫芦形的荷包:“上头绣的‘鲤鱼戏荷’,是前几日抽空绣的。”

赵莺莺很谨慎,上面用的针法都是刺绣中最基本的几种,而且长辈和jiejie已经教过她了。这样的话她使用出来就不显得奇怪了,至于说做的太好不像个初学的,这就更没有问题了。

自古以来就是有一些聪慧女子,在女红一道上格外有天赋。一学就会,一会就精,这并不是没有的事情。

王家外婆接过荷包看,先没有看上面刺绣如何,反而看起来了缝纫:“蓉姐儿基本功扎实,这可比玉姐儿强得多——玉姐儿学针线早,特别是和我学了一些奇巧的针法技艺,然而心都放在这上面了,基本功却没有比同样年纪的小姑娘好多少。要我说基本功才是最要紧的,基本功要是好,即便是几样基本的针法也能巧夺天工。要是基本功不够,针法本身再高妙又有什么用。”

仔细看赵莺莺所做的荷包,缝纫线迹该圆润的地方弧度平滑自然,该笔直的地方真比直尺还要直。并且一针一针的,彼此间的距离仿佛有尺子量一样。再看滚边,严丝合缝又精致大方,小处见功夫啊!

这也是王家外婆有些想不通的地方,要说赵莺莺学东西快,也做的也格外好,这可以说是天赋使然。但是有些活儿其实是看积累的,非得做上许多,直到闭着眼睛都能做得好了,这才能让人说声好。但是赵莺莺这里,啧啧,简直就像是一个老手艺人了。

不过左思右想想不通也没有办法,只能当天底下真有这样的天赋而已。

这样想着王家外婆才去看荷包上绣的‘鲤鱼戏荷’,当即眼前一亮:“好鲜亮的活计!我刚才就说基本功要是好,即便是几样基本的针法也能巧夺天工。现在看莺姐儿的手艺不久印证了我那句话——玉姐儿你来看,以后多注意一些基本功。”

王玉儿接过自家遵母递过来的荷包,只看一眼就知道这真是最简单不过的几样针法。但是全凭针线上的手艺好,即便是那样简单的技法也偏偏显得十分高级,就像是官宦人家所用。与之相比,自己做的东西,即使用上再好的针法技法,也像是市井女孩子用的。

王家外婆与王氏感叹:“就这样罢,莺姐儿手艺既是这样争气,现在学那些复杂的技法也学的了。”

正准备再说什么,外头忽然传来敲锣声,牌长的声音一路传来,大意是让每家每户的户主去到牌长那里,说是有事情商量。

赵家的户主自然是赵吉,等到他回来之后一家老小都看他。他一面脱下蓑衣,一面道:“能有什么事儿,不过是官府鼓动大家捐钱捐粮食而已——不然高邮县的县民那边的粥厂可就艰难了。不过要我说,这些放在旧城南有什么用,咱们这儿最有钱的人家也不过是咱们隔壁王家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