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莺莺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94

分卷阅读194

    妆台前打开了一盒脂膏,这是润泽肌肤的。现下天气寒凉,虽只是初冬时候,风也是干冷干冷的。好多人都皴裂了皮肤,她当然要注意一些。

赵莺莺一边擦脂膏,一边问杏儿:“李mama正在做早饭?”

杏儿点头,刚才她进去打热水的时候李mama面已经发好了,正在调馅儿,这是打算包包子来着。说到这儿,她老老实实与赵莺莺掰手指:“李mama调了几种馅儿,有粉丝的、有猪rou大葱的、有香菇的、有素三鲜的。”

李mama一手家常菜做的好,面食也不差,而面食正是王氏不大在行的。李mama以前没来赵家的时候,赵家的面食就只有面条、馒头两种。若是把饺子这样的也算成是面食,那就再添一种。

赵莺莺最喜欢李mama包的粉丝馅儿包子,听到这里嘴角露出了一抹笑意。

早上吃早饭的时候赵莺莺果然迟到了她喜欢的粉丝包子,雪白暄软热气腾腾的包子一盘盘送上来,每种都是分开放的。李mama和杏儿把包子和米粥端上来之后王氏便让她们回厨房吃饭了,赵家到底只是一个市井小户,没有立下什么规矩。

这些下人自家用是用,却没有人想过她们要像别人家的下人一样,等到主人家吃完饭了才能吃饭。

王氏今日胃口极好,李mama包的包子个头并不算小,她却吃了六七个加上一碗粥才住嘴。吃完之后擦擦嘴,她便展开一张单子。

见她展开这张单子,所有人便什么都清楚了——这张单子并不是什么随便的东西,这是赵蓉蓉的嫁妆单子!

赵蓉蓉的嫁妆四年前就开始准备了,这几年家里境况越来越好,上面的东西自然是越添越多。到现在已经是拉拉杂杂一大堆,赵莺莺这个从来不嫌麻烦的见到了也只有咋舌的。

这纯粹是一个见识问题,上辈子她没机会晓得民间嫁娶的时候女孩子有什么嫁妆。这辈子倒是有机会了,但是大家的嫁妆都是装在红杠箱里头抬走的,她家一没嫁过人二没娶过媳妇,她哪里知道这些事情!

“昨天老刘家儿子把蓉姐儿的棉被送来了,这就又可以勾掉一样了。”王氏十分满意地道。

老刘家是太平巷子弹棉花的人家,而嫁出去的姑娘有一个很重要的陪嫁,那就是铺盖。这当然得用新棉花新棉被——当然,也有没有力量的人家置办不起,那就不用说了。

这铺盖也是有说法的,最简的就是一铺一盖,而最隆重的呢,则是八铺八盖。铺盖用的棉花需要用去过籽的棉胎,然后请弹棉花的工匠弹蓬松了做成。这样的棉被轻的是春天盖的五六斤,重的冬天盖的□□斤。

这样算起来,一铺一盖连料带工的应该是七八钱银子才能到手,八铺八盖的也就是六两银子上下了。六两银子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很多女孩子的全副嫁妆也就是这么多。而这样的嫁妆在市井人家看来,也不是过不去。

“棉被送来了,被单和床单就要做起来了。之前我买了几匹布料收在箱子里,有棉布的又有绸缎的,都是红色的,就是为了这个。蓉姐儿,你待会儿来我房里抱走,仔细做好。”王氏心满意足地吩咐。

这些将来小家庭用得上的女红活计,大多数都要女孩子自己动手。倒是听说那些有钱人家大都是针线娘和丫头帮着做,她们这种普通人家的话,也就是做母亲的和做姐妹的偶尔能搭把手,但也不能插手太多。

“知道了。”赵蓉蓉轻轻应了一声,声音比蚊子哼哼还小,显然是害羞了。

王氏见她这样便道:“这有什么好害羞的,再过半月你就要出嫁了,这个时候还害羞?”

是的,赵蓉蓉离婚期还有半个月,家里如今都在围着她的嫁妆转。

吃过饭之后赵蓉蓉从王氏房里抱出了几匹布料,赵莺莺特意去看了看,果然都是红通通的料子,图的就是热闹喜庆!

赵蓉蓉现在新婚要用的针线活,譬如给丈夫家亲戚的鞋子、荷包等都已经做完了。至于她的嫁衣、盖头、枕巾等更是不用说,最早准备的就是这些。现在的她是无事可做,得了这些床单、被单的活儿就赶紧剪裁了起来。

赵莺莺见了便道:“大姐,我替你量尺寸划线。”

女红做久了对于布料的长短都会有感觉,只不过有的人感觉准,有的人没有那么准。赵蓉蓉做床单被单的还要拿尺子来量,赵莺莺则是顺着不了边缘捋一捋就晓得该从哪里到哪里了。

也正是因为她有这个本事,能减少不少麻烦,这才主动要求做这个的。

这边姐妹两个做针线,赵芹芹这个最小的却没有那个耐心,干脆跑到堂屋里听王氏和方婆子商量事情去——这时候多说的是赵蓉蓉婚事上的事情,她觉得有意思极了,常常没事就过来听。

王氏见到赵芹芹过来瞪了她一眼:“十岁的姑娘了,怎么还这么没个正形?你娘我生了三个姑娘,就是最忧心你。看看你两个jiejie吧,不要说十岁了,就是七八岁的时候也比你能干懂事。”

方婆子倒是给孙女儿说好话:“这时候和以前可不同了,以前家里的境况让蓉姐儿必须得那般。至于说莺姐儿,那是她天性那般,只不过有那种天性的又有几个。要我来说,芹姐儿这样的已经很好了。”

王氏也不是真看不上赵芹芹,这可是亲生的女儿!只不过见她不做正事的时候总是想要说一说的。这时候又方婆子这般说话,她也就顺势不再说话,随便赵芹芹去了。

而她自己则是依旧拿出赵蓉蓉的嫁妆单子计较:“娘,嫁妆里的那些家常东西都好说,盆儿碗儿坛儿罐儿的,加在一起也费不了几两银子。最耗钱的还是那几样,家具、首饰和压箱银。”

王氏眉头蹙着:“家具早就备下了,这不必说,一整套榉木家具,内房家伙和外房家伙都齐全了!那可是真正的上等榉木,又是蓉姐儿她大伯加工细做的,我看也十分体面的。首饰也是去年冬天就和毛银匠说过了的,两对银簪、一对银耳环、一对银手镯、一件银三事、两个银戒指,这是一整套银的。然后就是金的——前头龙家下小定的时候已经有了金钗金镯,我们在添上金项圈、金戒指也就够了。”

“以后她出门走动有这些打扮门面,脸上该有的光彩都是有的。”

王氏说到这里有了一些为难:“只是不知道这压箱银该有多少,我有心给她多一些。只不过也该考虑到后头有蒙哥儿讨媳妇,莺姐儿芹姐儿嫁人,一碗水端平才是道理。这样一想,一时定不下数目来。”

王氏这就是当局者迷了,方婆子这个旁观的头脑清楚,一下就给她说清楚了。

“之前龙家下聘礼,除了牲酒果品尺头之外,就是金银了,我记得是一对银元宝,总共有六十两银子。算上当初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