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莺莺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03

分卷阅读203

    办法了,不然我一个女人家哪里敢带着两个女儿跑这么远的路!亏的还有家里人,不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赵大姑听着也动了一些情,拉过曾月娥曾雪梅两姐妹,摸摸她们的手道:“你倒是养的两个好闺女,都像你年轻的时候,真是俊俏姑娘。好孩子,你们如今都长大了,记得你们娘为你们吃的苦,以后回报你们娘。”

这时候赵嘉也擦了擦眼泪,破涕为笑道:“我这一辈子过的糊涂,年轻时候就不懂事,幸亏运气还算不错,勉强得了一个好结果。只不过到如今我这辈子也没什么指望了,只看月娥和雪梅两个了。她们将来好了,也就是我唯一的安慰了。”

“会好的。”赵大姑安慰她:“月娥和雪梅生的俊俏,等到长成了一定好多人家来求。到时候你挑着好后生就该知道了,前程的事情根本不用担忧。”

赵家也跟着赵大姑打量自己的女儿,将小女儿曾雪梅抱在怀里,摸了摸女儿的头道:“我也不多想了,只是今日看蓉侄女儿好生有福气的样子,将来月娥和雪梅有个差不多的我就十分满足了。”

本来是笑意盈盈的赵大姑差点没挂住笑,实在是她不知道自己这小妹说这个话到底是有心还是无意。要知道赵蓉蓉嫁的龙家并不是什么一般人家,殷实富裕之家,家里还使唤着下人。这等人家要讨的老婆自然不是什么样的都可以,或者人才出众,或者有个好爹娘。

蓉姐儿算是两样都占着了,她生的算是小巷子里头一份儿的那种,娘家不说大富大贵,配龙家一个三代的孙子却也算绰绰有余。

月娥和雪梅是不错,生的很是清秀就不说了。关键是看上去十分懂事的样子,一看就是做贤惠妻子的人。可是这样是不够的,她们没有父兄倚靠,也没有好嫁妆,就是人才,虽说不错,但也没有到出类拔萃的地步。

这样的女孩子说个差不多的婚事确实容易,但想要龙家那样的几乎没可能。除非是哪家的子弟不管爹娘的想法了,自己硬是要讨这样一个老婆,那倒是有几分可能。

赵大姑心里暗忖,若是无意的,不知道这件事有多难,是小妹随口说的,那还好。但是若是有心的,明知道这件事有多难,依旧这样打算,那就值得推敲了。

想起自己姐妹两个近二十年没见过面了,这些年小妹早已不是那个不会隐瞒心思,一冲动就会和人私奔的小姑娘了。若说她是打算谋划一番,那也不是没可能——不过这也无可厚非,哪个当娘的不为儿女的婚事谋划呢。

想到这里赵大姑心便松了,又笑容洋溢起来:“蓉姐儿是个有福气的,说起来蓉姐儿莺姐儿芹姐儿都是出色的,蓉姐儿已经出嫁,就是不知道将来莺姐儿和芹姐儿会被哪个得了去。月娥和雪梅也和她们年纪相仿,你和三弟妹可有的话说了。”

这其实也是在给赵嘉出主意,想也知道靠她自己是无论如何给月娥和雪梅找到龙家那样的婚事的。若是真做这个谋划,最终还是要把事情落到赵吉王氏夫妻两个身上。只不过这件事赵大姑心里也没多少底,毕竟赵吉和王氏就算给外甥女出力,那也是有限的啊。

这其实改变不了月娥和雪梅两个的劣势——没有父兄可以帮衬,没有大笔的嫁妆。最多就是王氏和赵吉人脉广一些,晓得的适当的孩子多一些而已。

不过话落在赵嘉耳朵里却让也一喜,因为她也是这么想的。连忙附和着赵大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我都离开扬州这么久了,名声也不大好。到时候我出面恐怕替月娥雪梅她们谋划不到好的,还不如托付给三嫂。她为莺姐儿芹姐儿相看的时候,同样的不就给月娥雪梅留意了么。”

大概是说起儿女婚事之类的最让人感兴趣,赵大姑连忙道:“说起来从去岁起苇哥儿在他们这一辈里第一个成亲之后,孩子们陆陆续续都要成亲了。我家里几个也就是这一两年开始‘开张’,咱们这些人啊也老咯!”

见了meimei一面,当日晚间赵大姑是和方婆子一起睡的。当着赵嘉的面有些话不好说,现在面对自己的亲娘倒是能够竹筒倒豆子了。

“娘,你知不知道小妹到底是怎么打算我那两个侄女儿的婚事的?”虽说她认可赵嘉对月娥和雪梅的期待,但是实际生活中她还是希望赵嘉能把期待定的低一些。这样,要是事情最后不成,也不至于过于伤心。

“婚事?月娥才十四岁,雪梅才十二岁,这有什么好着急的。”方婆子颇为不以为然。她倒是知道赵嘉担忧两个女儿的前程,不过她也仅仅是把这个当作一种担忧而已,并没有认为即刻就要十分上心。

赵大姑为自己娘有时候的糊涂无话可说,于是把白日的事情又给说了一遍,最后道:“小妹有这种期望是没错,哪个做娘的不想女儿嫁个好人家。只不过咱们还是先把期望放小一些,免得日后事情不成,她心里难过。”

这样一说方婆子就知道了,她当年走街串巷见识也是有一些的。也曾经见过一些妇人,在儿女身上寄托太高。最后事情不成,不只是妇人自己想不开,终日郁郁的,最后弄坏了身体。更扼腕的是,儿女从小听母亲的话长大,自己也是那样想的。心胸若是不够开阔,经过这样的事,后半辈子就算是毁了。

“这些日子就先让嘉姐儿安定下来,过一些日子我慢慢地劝。多看一看周围邻里的姻缘事迹,慢慢劝解着,她定会想开的。”方婆子想了想,觉得劝是要劝的,只不过要缓缓地来。

等到第二日,吃过早饭赵大姑就告辞离开了。赵吉和王氏还要留她,她却是摆摆手:“罢了,我还要过江哩!要是吃过中午饭再走,该错过摆渡船了。”

送走了赵大姑,赵家上下依旧要过日子。现在的日子因为多了赵嘉母女三人有一些不同,但是也差别有限。

赵芹芹想要出去玩儿,不过王氏不让,倒是赵莺莺和王氏说了一声就出门去了。赵嘉见了便问方婆子:“娘,莺姐儿出去是有什么事儿?我见三嫂管的严,年纪小一些的芹姐儿尚且不能随意出门,莺姐儿又是如何能出门的?”

方婆子笑着道:“芹姐儿性子活泼一些,她出门就是和伙伴们一同耍去,你三嫂有心紧一紧她的性子而已。不然咱们这种市井人家,何必装个大家小姐的做派。至于说莺姐儿,她倒是有正事儿出门的,她要去她外婆那边学一些针线。”

这就更奇怪了,因为按照时下习俗,女孩子的针线可以跟着娘亲学,也可以和祖母学,另外未出门的姑姑,刚进门的嫂子,通通都可以。但是向外婆学针线,这可少见。

方婆子看出女儿的纳闷,便给她解释了一番王家外婆年轻的时候手艺如何出众:“她年轻时候一个女人家靠着做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