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莺莺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60

分卷阅读260

    :“确实有诀窍,二小姐想知道我告诉二小姐就是了。”

说着让赵莺莺看蒸熟了的糯米,一般这个时候就该趁热拌酒药了。桃儿却没有,她是将糯米盛到了一个笸箩里,然后用凉水冲洗了一遍。这样原本粘连在一起的糯米竟粒粒分明了,然后放进酒药,轻轻松松就拌匀了。

“只要这样做,酒药就能十分匀净,放进坛子里封好,过两日又是十分好的酒酿了。”桃儿把糯米封进一个小坛子里,轻松地对赵莺莺道。

“果然到处都是学问。”赵莺莺赞道。之前她跟着王氏做酒酿的时候可不是这样,为了将酒药拌的匀净,她要用筷子和调羹使劲拌。只是那些糯米粘连,越拌饭团地越大,到最后都拌不动了。

说了两句话,厨房里要做饭了,恐怕会更热,李mama便关照赵莺莺回房去。赵莺莺没奈何,叮嘱李mama和桃儿多吃些仁丹,也主意一些防暑,这才端着酒酿糖水去找赵芹芹,这时候赵芹芹在她房里等着这个酒酿糖水好久了。

“二jiejie,你这糖水端的可是够久的。”说着她也不客气,端过一碗恰好八分满的酒酿糖水就拿来喝。酒酿糖水里面放的冰块已经融化成了薄薄的一片,碗壁冰凉,沁出一层密密麻麻的水滴。几口喝下去,格外爽快和解暑。

赵莺莺则喝的慢一些,听赵芹芹道:“昨天李mama菜市场上买了一大麻袋的西瓜,我上午的时候就特意洗干净三个,吊到井水里头了。我都想好了,下午时候我们两个吃一个,然后再吊一个下去。等到晚上的时候添一个凉菜,乘凉的时候还可以一家人吃两个。”

听着赵芹芹对几个西瓜计划的精明,赵莺莺觉得颇为好笑,于是笑着点点头——大概是为了把上辈子的欠缺的补回来,那时候她当宫女子不能吃西瓜,怕当差的时候闹肚子。于是这辈子特别爱吃西瓜,而且几乎可以随便吃。

只要没有吃到闹肚子出不来茅房,赵吉和王氏自然不会吃饱了撑的,管束几个小孩子吃西瓜这等芝麻小事。而幸甚至哉,赵莺莺的肠胃并不弱,至少这辈子还没因为吃西瓜出过什么事儿。

西瓜还没有吃到嘴里,赵芹芹已经开始畅想起来了——到时候是切成一牙一牙的慢慢吃,还是和赵莺莺一人一半拿勺子挖着吃?再不然赵莺莺爱干净,切成小块用牙签扎着吃?

赵莺莺懒得再理这个活宝,重新坐到了绣架后方,先把手上的水渍汗渍擦干净,然后才把绣架上罩着的一层厚布给揭开。这是赵莺莺专门用厚厚的毛青布做的罩子,只要她人不在绣架前面,这就要罩上。既是防灰尘,也是怕有什么意外不小心损了她这绣品。

没错,这绣品就是有人向彩秀坊定下的给太后娘娘千秋节的贺仪之一,观音大士坐莲花台绣图。赵莺莺这几个月一直在为这个忙碌,就算她已经选了相较而言没那么复杂的绣图,使得工时大大缩短,但是相对这幅绣图的交工时间,依旧十分紧张。

太后娘娘的生日是冬月二十一,赵莺莺记得清清楚楚。但是东西从扬州送到京城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文契上说了,冬月初五之前必定要交货,赵莺莺夏天并不喜欢做精细的活计。一个是夏天容易犯困,天气炎热也让人无法专心,另外一个,夏天出汗,最容易脏污绣面和绣线,一个不小心,绣品就不能看了。

但是现在她也是没办法了,因为工期在那里,如果夏天只做早上和傍晚那一会儿,那这绣品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冬月初五之前完成了。所以虽然有各种不适,她还是每天坚持在绣架前面坐上几个时辰——经历过这一回,她是下定决心了,以后绝不接工期这么紧凑的活儿,钱虽多,但日子着实不好过。而若是小康的日子的话,她早已不再缺钱了。

赵芹芹见赵莺莺这样热的天气都能扎的住,不由得咋舌:“二jiejie你是厉害,这样的日子还能像根钉子一样扎在绣架前头,我是再不能的。”

说着连椅子也不坐了,躺到旁边赵莺莺用来睡午觉的一个小竹榻上。这小竹榻用的是三年以上的老竹,经手的匠造师傅也是好手艺,打磨地一丝毛刺也无。赵莺莺如今睡了三个夏日了,上面已经是光亮一片,显然是越睡越凉快的。今年夏日天热,才一进六月,赵莺莺就把这竹榻寻了了出来冲洗干净。

赵芹芹其实也有着竹榻,但是不是和赵莺莺一起买的——这是赵莺莺自己出的钱。她的竹榻买了才一年,睡上去没有赵莺莺的舒服,往常在赵莺莺这边歪着,她都要占下这张小榻。

躺上犹觉得不足,于是赵芹芹又起身乱转。在赵莺莺床上找了两个大大的迎枕,迎枕的枕套用的是某种类似于灯心草的柔软水草做成的面料,干了之后都能保持凉滑和柔软,比葛布还好用。只不过这材质实在不适合做衣裳,不然早就风靡大江南北了。

两个迎枕放在小榻上头,又从博古架上抽出一本消遣读物,就这般枕在榻上翻书消遣,真是好不自在!

赵莺莺赵芹芹两姐妹都能写会算,赵芹芹本来是对这些不感兴趣的,只因为赵莺莺重视这些,让她一起学,这才有了现在她能毫无阻碍地看闲书,帮王氏算账。当时学东西的时候累是累,别的小伙伴玩耍的时候她不能,但是现在就知道好处了。

如今她凭着能写会算,不仅在小姐妹中间很有脸,就连大人都常常夸她。她不是小孩子了,虽然嫁人这件事离她还远着呢,但是在这个人人都提女孩子嫁人的世道,她并不别人少知道什么。

能写会算的丫头当然比目不识丁,买个菜算账还得过三遍的丫头来的强的多。特别是家里做着小生意的人家,丈夫多需要妻子作为助手,要是什么都不懂,那怎么能行!

赵莺莺挺喜欢读书的,只不过她也不是什么才女,和时下的市井男女一样,她也喜欢一些消遣读物。譬如说野史小故事、掌故游记之类,乃至于才子佳人的故事。大户人家对这些管的严,虽允许看戏,却不许孩子看这样的书。市井人家就没有这个说法了,赵莺莺看的书籍从来没有人过问过。

赵莺莺手里有钱又散漫,买书上头也舍得,不止博古架上有书,还有她床底下的大箱子里,满满一箱子都是书籍。没有一本圣人教诲,全都是市井发行的消遣读物,每一本她都看过了。

赵芹芹手上就是一本讲才子佳人的故事,赵莺莺也没有因为赵芹芹年纪小就不让她看。这种事情堵不如疏,你越不让她看她才越好奇。至于说跟着书本学坏,那就是想多了,在市井这个地方,那就是一个大染坊,当然有很多很好的东西。但是脏的、臭的也绝对不少,赵芹芹只要眼睛没有瞎,耳朵没有聋,该知道不该知道的都能知道了。

“二jiejie,这些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