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莺莺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35

分卷阅读335

    两下就找到了签文对应的意思,面色和蔼道:“花中芙蓉贵...女施主运道好呢,这是上上大吉。求姻缘的花好月圆,求运势的百无禁忌万事如意。”

虽然知道这个不准,赵莺莺还是很高兴,兴冲冲地拿过了解签书,旁边人看她也是多有羡慕之色。

这时候崔本也拿出了自己的签,抿了抿嘴唇,这才小声道:“大师傅,问姻缘的。”

这话立刻引来了赵莺莺的侧目,她这才知道为什么崔本要这么小声——一般来说求签问姻缘的都是女子。男子少求签,就是有,那也多是为了前程功名之类,像他这样的实在是少了。

那解签师傅倒是没有显出什么不同了,一样地结果签文细看。只不过这会儿就皱眉了:“紫昙入夜来...施主这个签若是求运势还好一些,多少有些相忍为成,最后守得云开的意头。若是问姻缘,那恐怕意思不好。”

问签之后赵莺莺和崔本就在大明寺里头逛了逛,要知道这时候的人喜欢来寺庙玩,并不是只为了烧香,还有很多其他的消遣。譬如说寺院的素斋,又譬如说寺院里头园林大美,很值得一观。如今正是腊梅盛开的时候,这大明寺就有好几处看梅花的地方,都颇为有名呢。

另外佛寺周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借着佛寺鼎盛的香火,有好多做生意的。小贩都把摊子摆到寺庙门口了,要不是有大和尚看着,他们能把门给堵起来。这样来看,香火气十足,倒是和佛寺之清幽有些不搭了。

只不过不搭是不搭,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这却不影响。烧香拜佛之后他们自自然然地在这个佛寺周围集市逛一逛,东西多而全,最重要的是价钱还十分实惠,真比成立各处有名气的街市还要好了。

赵莺莺和崔本看完了梅花就走了出来,赵莺莺正在一处卖珠子的地方看。当然不要指望这种小摊子有什么顶好的货色,但赵莺莺也不是那种贵家小姐啊,这种也就足够了——烧制的玻璃珠子、瓷珠子,贝壳花片,各种玉石的下脚料磨成小珠......

很多都是有瑕疵的,这就要考验赵莺莺的眼力了,能又快又好地挑出相对较好的。赵莺莺手上灵巧,眼力更别提,在常年做女红中练出来的能力这时候派上了用场。总共三两珠子,能穿好多珠花了,而她挑这些根本没花多少功夫。比旁的人挑的快,东西也好的多,旁边一个差不多年纪的女孩子羡慕地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买好了珠子,赵莺莺发现崔本还是有些心不在焉。她知道这是方才解签师傅说话之后的事,这种事还真不好开导。

对于这类事,从来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即使是并不笃信神佛的人,乍抽到下下签,恐怕心里也会有些疙瘩吧。想着这个赵莺莺只能摇了摇崔本的手臂:“你还在为那事儿忧心?我看你很不必这样。你看看我,拿的是上上签,问的是运势。要是我们两个的姻缘不顺,我焉能有这个签?”

说着赵莺莺眼睛眯了起来,变得有些威胁:“还是说,在你心里,问姻缘的对象不是我,所以才有这个结果的?”

崔本确实有些为这个事情走神,可是当赵莺莺这么说的时候他那里还能出神。立刻回过神来道:“问姻缘当时问的是和你的...你别多心,我其实不信这个的,但是轮到头上就担心起来了。”

大概是关心则乱吧,崔本看着摆弄买来珠子的赵莺莺,他比她高了足足一个头,能看到她额头上细碎的透明的绒毛。似乎是一个小孩子,又似乎是一个大丫头了。

“算了,不说这个了。天色差不多了,就在大明寺这边吃晚饭行吗?天黑的早,吃饭之后租马车去小秦淮河那边看灯倒是正合适。”崔本指着一家看着挺干净的小食摊问赵莺莺。

赵莺莺当然无不可,而且他相信崔本也不是随便选的食摊。是的,崔本并没有继承崔父的厨艺,可是他们这些崔家兄弟全都被那样的爹养得嘴刁了,不好的不吃。外头吃饭,无论是大酒楼还是小食摊,都能一眼看出门道。

这是一家再普通不过的小食摊,主要卖些馄饨、汤面、羊杂汤之类,旁的小菜多是些泡菜、卤菜提前做好的。赵莺莺和崔本过来,赵莺莺却不点菜,让崔本来:“谁不知道你家学渊源,我等着吃现成的就是了。”

崔本忽然就心情好了起来——赵莺莺对他像是一个极熟的人一样了,谁能想到今日之前其实还很生疏呢。这种亲切让崔本既喜欢又踏实,最后抵消之前没由来担心的踏实

第150章

玩的时候不觉察,好像也没做什么,走走看看的就极晚了。送人回来的时候还觉得太早呢!等到太平巷子这边才想到不妥之处——哪家的丈母娘岳父会喜欢女儿这么迟回来?就算当面不说,只怕心里也有埋怨。

赵莺莺一开始不明白崔本说这个是什么意思,等到回过神来只能低头闷笑。至于崔本纳闷问她笑什么,她只摆手不说话。

“你少想一些吧,哪里来的那么多不好,只怕我娘高兴还来不及——最要紧的是讨的我喜欢。若是我喜欢,总是我娘不太喜欢你,我们的婚事也稳当的很。若是我不喜欢,那就是我娘我爹再看重,也能折腾起来。”

“那...你喜不喜欢?”

赵莺莺没想到崔本会这样应答,一时无话可说,最后才讷讷道:“看看,再看看!”

时间已经过去好几日了,想起这件事赵莺莺依旧会觉得气不顺。倒不是她小心眼,纯粹只是害羞而已,只要一想起这件事便会格外不知所措。表现在外就是这几日赵莺莺格外勤快,帮着王氏置备各种年事。

“今年家里人都各做一套冬衣,莺姐儿,待会儿你和芹姐儿一起去弹棉花的那里定一些棉絮来。”王氏一边记账,一边安排家里种种。

过年做新衣似乎是很寻常的事情,其实不然,只有真正的小康人家以上才能每年过年的时候都做一身新衣。更多的人家所谓做新衣,只是把以前旧冬衣的棉絮拿出来,重新弹的蓬松了,再用上新面子,这就是新衣了。

为什么不用新棉絮?那自然是因为棉絮很贵,一套冬衣所需的棉絮可比袄面子来的价高。而且这和里子一样都是在里面看不到的,所以很多人就在这上头节省了。这样只花了一件单衣的钱,最后却得了冬衣的面子,谁不喜欢?

赵莺莺应了一声,这就要去叫赵芹芹出门,王氏又叫住了她:“等等,莺姐儿,你再让弹棉花的匠人做八床棉被来,要结结实实的八铺八盖。我差点忘记了,这是你嫁妆里面用的着的。等到明年的时候在筹备也可以,不过到时候是事到临头,可别漏了什么,还是这时候就准备吧。”

这时候赵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