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莺莺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43

分卷阅读343

    瑞娘见赵莺莺明白自己的意思,也算是放下心来,道:“不过要说这件事,你自己也注意一些。虽然现在知道的人少,但是说不定就传扬出去了——这是崔家老七和刘四姐之间的事情,并不能算到你头上没错,可是赵家和崔家已经结成了亲家了,你也是崔家老七的未婚妻,说不得要嚼一回舌头。”

麦瑞娘的话让赵莺莺心中一跳,只不过她很快恢复了正常。微笑着道:“我不怕,我一般都在家里绣嫁妆,哪有太多出门的时候。这种流言蜚语也只有传到耳朵里的时候算一回事儿,要是传不到耳朵里,那就什么都不是。”

第153章

天底下就没有不透风的墙,麦瑞娘说的话到底成真了。刘四姐的那点子事儿也不知道她爹娘在她说亲的时候如何瞒下来的,总之没让夫家这边知道。可周围的邻里是看出来一些影儿了的,不然也不会有麦瑞娘给赵莺莺递信。

麦瑞娘让赵莺莺警醒一些,说是日后有人要嚼舌头。果不其然,成亲不过三五日,这件事便传扬开了。只能说幸好的成亲之后才露头的,娶个媳妇不容易,既然只是刘四姐心里一个想头,并没有做下什么丑事,这边虽然生气,却也舍不得为此休妻。

也就因此这件事注定是闹不大了——这件事里的两个人,一个是刘四姐,一个是崔本。崔本本就没有意思,再加上刘四姐是个女人,世人的规矩对女人家向来更加苛刻,所以风口浪尖的必然是刘四姐。

可是这事儿吧是这样,刘四姐已经嫁人了,这世上男女一点子丑闻就没有一张红盖头遮不掉的。更何况刘四姐的夫家都打落了牙齿往里吞,不说话了,外人还能说什么?最多也就是一些闲言碎语而已。

不过这样的闲言碎语还是很让人心烦的,赵莺莺可不想出门的时候还有人问她这些事情,徒增尴尬。于是就像是之前一样,以绣嫁妆的名义,闭门不出。在她看来,等到有新的流言供所有人消遣的时候,大家自然会忘了这件事。

但就像之前早知道,今年秋天几个月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大概是日子太好了,种种喜宴都在这个时候。各家都在过事,赵家几乎在连篇吃酒,吃完这家吃那家的。别的也就罢了,赵莺莺不去就不去。偏偏这一回有一桌酒,她不去不行啊!

十月初二的正日子,崔本他爹过六十大寿,这可是一个再正经不过的寿辰,不只是整十数,还是一甲子,怎么着也得大办!何况崔父这一辈子生了这好几个儿子,若是不办,那岂不是说这么多儿子里没有一个出头的?说出去也是叫人笑话。

所以崔父这个六十大寿是不相伴也得办了!

当然,办六十大寿总归是高兴的事情。正好今年崔源也分家分出去了,只差把崔源的亲事也说定下来,崔父一辈子挂念的事情就算是完成了。这个节骨眼上,这个六十大寿不只是过生日,也是他自己对自己过去几十年的一个交代。

这样的寿辰自然要办的体面非凡,大儿子崔仁本打算在大酒楼里头办。按照他家和酒楼里头的关系,花的钱也不会太多,到时候并不会比自家来做来的奢侈。只不过崔父自己不同意,他觉得在酒楼里办,那就成了只吃一顿饭的事情了,亲朋之间的交往太淡薄了。

老一辈人有些是这么想,崔仁是个孝顺的,自然不会在这些小时候违背崔父的意思,所以最终决定在家里办。而且怎么办他也有了想法,决心去请几位师兄师弟帮衬一起做酒席。

到时候这桌酒席就是儿子和徒弟一起齐心协力做出来的了,考虑到崔父好几个徒弟如今也出人头地了,这样的说法真是既有里子又有面子。崔父自己舒心,外头人看了恐怕也要夸赞。

赵家作为崔家世交人家,自然都是要过去的。按理说,这种结亲之前,未婚夫的大喜事,赵莺莺应该避讳一些,就算是家里人都去了,她也不应该去。只不过事情不是这样的,谁让崔家请他们家赴宴的名义不是请‘亲家’,而是请的世交...赵吉和王氏忖度了一番,最终还是决定一家人一起去。

赵吉没有王氏的迟疑,只是笑着道:“我们又不是那等讲究的高门大户,他们在这上头行差踏错一步就会惹来好大的笑话。咱们就是有一点儿出阁又算什么?平常交往的人家,成亲之前不避讳的多了去了,难道只我家不行?”

成亲之前男女不相见是避讳,可是这个避讳的时间有多长?这其中本就没有一个准信儿,这种规矩向来只在人心。若是有心遵守的,从定亲那一刻就不再相见了。若是无心遵守的,能做到成亲前一个月不见面,那也就是了,外人谁为了这个嚼舌根?若真为这个说道,那满天下谁人可以不被说?

于是等到十月初二,崔家老爷子办六十大寿这一日。赵家有一个算一个,包括新进门的林氏,都坐着车去了崔家那边吃酒。

崔父别的不多,一生就是儿子多、徒弟多,今日他做六十大寿,那声势必然是不同一般的。几个儿子和徒弟跑进跑出,这就很不必去请那些旁支的亲戚了,这真是别人家很难做到的。

甚至连帮忙的人都不必请,来帮崔仁做酒席的徒弟们大多也有了自己的班子,徒孙也就自然出来了。这些徒孙还没有资格在师爷的六十大寿上掌勺,就是原本已经上灶了的,这时候也得老老实实打杂跑堂。

赵莺莺一家过来的时候正好被外头迎客,而且眼睛够尖的崔源看到了。立刻眼前一亮凑了上来:“是我赵三叔过来了!三叔三婶可来的真早,刚才我爹还念叨了,这下正说着了!三叔里面走,三婶也去喝茶。”

说完之后他又看着接着出来的赵家人,脸上笑眯眯的一起请进去。来

帮衬的崔父徒子徒孙见这位小师弟这样看重,当是亲近人家。问了一句,旁边有知道内情的师兄弟便提点道:“不错,那真是最亲近的人家了。太平巷子赵家,原本就和师父他老人家是通家之好,去年又亲上加亲,给本哥儿定了赵家姐儿做老婆,如今虽还没有过门,却也不差什么了。”

这一通解释让所有人恍然大悟,有个小徒孙还多看了赵家姐妹一眼。忍不住道:“哪一个是本哥儿未婚妻?啧啧,该是大一些的那个吧?本哥儿真是好福气,这等标致的姐儿就是大户人家也不多见呢。”

这话才一说就被他师父瞪了一眼:“就浑说!你见过多少大户人家的妇人,就说这等话了。说出去不在意的只当是个笑话,若真有较真的,你有几条命足够牵连?况且这是本哥儿岳山人家,是随便可说的?”

正说着的时候,接到信的崔本也从前院过来了。崔源见状,便自己领着赵吉王氏等人去到更里面的待客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