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莺莺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61

分卷阅读361

    她拿这个当是王氏看的起她,略犹豫了一番,也就过来了。

赵莺莺的头发散开来,一头又黑又厚的好头发,哪怕不怎么去梳顺,也是盈盈散开,顺顺直直的样子。全福人嫂子摸了一下,只觉得滑溜溜的,心中赞叹。嘴上则是道:“我给莺姐儿梳头。”

梳头歌唱起来,里面是对新娘子的美好祝愿。等到梳头歌唱完,头发也通好了。

解下来就是梳头娘姨的事情了,梳头娘姨都在梳头上有一手,能用假发包儿之类的,梳成那种高高大大的发髻。不过赵莺莺只不过是市井普通人家的女儿,倒是用不着那等夸张的发型。所以最后那梳头娘姨只是给赵莺莺梳了一个中等高的牡丹头,用上几把金钗头饰,再加上一些珠花点缀——这已经是赵莺莺最‘满头珠翠’的一次了。

她自觉俗气的不得了,但是在她闺房里陪着的堂妹赵莲莲却是满脸羡慕。也不独她一个,就连赵苓苓也凑在赵芹芹耳边道:“莺莺姐今日真漂亮!要是我成亲的时候也能这样,那就好了。”

赵莺莺精神挺好,听到了这一耳朵,再看看镜子里的自己,颇觉得一言难尽。

这时候先有梳头娘子给赵莺莺弹面,绞去脸上细细的汗毛。赵莺莺脸上汗毛并不重,所以只有一些小小的刺痛。然后修过眉毛,开始化妆——新嫁娘化妆其实没什么意思,都是又厚又浓,一层一层的粉,红通通的胭脂,这样妆容上去,谁还能认得谁?

弄完这一切,赵莺莺才还上喜服。这是她早早一针一线做好的,虽然一辈子应该只会穿一次,可她丝毫没有马虎。大红色龙凤呈祥对襟立领贝壳纽扣袄,大红色百褶马面裙,马面上绣着和上袄一样的龙凤呈祥。

穿完衣裳,桃儿又捧来了两样东西。一件是一双绣着鸳鸯戏水的红绣鞋,另外一件则是龙凤金手镯、金戒指、金耳环之类的首饰。

梳头娘姨给赵莺莺把各种收拾戴上,内心则是感叹:没有想到来这么一个小小巷子里的人家做事,还能看到这样的体面,恐怕小人家的小姐也比不上了。这样想着的时候,桃儿倒是先帮赵莺莺把鞋子穿上了。

这好一通忙活,三更天起的,现在已经是五更天以后了,天上亮了起来,外头客人一个个过来,渐渐热闹。有本家的女眷,大都要进来看一看赵莺莺,看到之后又免不了要赞一赞,然后再送上添妆。

这时候林氏和赵蓉蓉就在场帮衬,答谢送添妆的亲戚朋友。至于赵芹芹这些meimei们则是帮着收东西。

赵苓苓也就罢了,赵莲莲则是张着嘴惊讶。之前她亲jiejie赵蕙蕙赵芬芬赵芳芳都是办过婚礼,受过添妆的。对于没有嫁妆的他们来说,添妆就应该是唯一能带到夫家去的东西了。可是赵家二房能认识什么人呢,添妆也就是一些不堪用的东西,一块布头、几个大钱之类。

赵蓉蓉出嫁的时候赵莲莲年纪小,没有参与什么。这时候赵莺莺出嫁整理添妆,她才算是上了手。各家送来的东西都不用说,亲戚里面要数赵蓉蓉这个当大姐的和远道而来的赵家大姑送的最好。赵蓉蓉给meimei送了一对金耳环,赵家大姑则是给侄女安排了一匹细棉布。

赵蓉蓉虽然只是姐妹,但她已经嫁人了,而且嫁的极好,送出这样的添妆并不稀奇。倒是赵大姑,她是嫁到镇江去的长辈,今天为了一个侄女出嫁回来已经很奇怪了,还出手这样大方,实在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之前赵家这一代已经出嫁了好几个姑娘了,大房二房三房的都有,可没见赵大姑对哪一个这样呢!

赵莺莺对着镜子看赵大姑对赵芹芹热络,心中有数。赵大姑的二儿子和赵芹芹年岁相当,比赵芹芹大了两三岁,如今正是寻摸亲事的时候,大姑这是看上了赵芹芹呢!

按说这种亲上加亲的事情挺好,可赵莺莺不看好!她还记得自己这位小表哥,并不是什么坏人,可也算不得多出挑的人才。

赵吉和王氏给女儿挑丈夫,家世和人才都要看。而自家这个小表哥,因为是亲戚的关系可以放低一些要求,可是这也是有限度的!要家世没家世,要人才没人才,就算是亲戚,那也是不可能的。

至于厚厚的送礼讨好王氏?这可没用。王氏眼明心亮,下次大姑家有什么事,找个由头就把礼还回去了。

除了这两人的礼外,其他家人的礼就寻常了。就算是林氏这个嫂子送的也就是一对瓷枕——据说她本来打算自己做一顶帐子的,可是想到赵莺莺的女红,就觉得实在拿不出手,这才买了一对瓷枕了事。林氏尚且如此,别人就更不用提了。姐妹们送些针线,别的亲戚两块布头,普普通通的。

倒是外头的朋友厉害!赵莺莺嫁人,赵吉是给各位有生意往来的绸缎庄老板都去了信的。这其中有来的,也有不来的。可不管来不来,托人送的礼和添妆总会到——当然,这也不是占便宜,这都是人情,将来赵吉和王氏要还回去的。

这些东西就好看了,大概是因为都是绸缎行当的老板,其中布料最多,大家都是整匹整匹的送。另外还有送其他的,虽然不见得全都知道价值,可看其精巧就知道了,都不是便宜货色。

最出彩的还是隔壁王婆子和她儿媳妇送来的添妆,王婆子喜欢赵莺莺,拿她当半个孙女看的事情有些人也知道,但这时候才能明白确实不是说笑的。王婆子送了一整套的金头面,没有镶嵌宝石什么,可是论重量也有二三十两了,再加上做工费......

至于王婆子她儿媳妇,她给的匣子小小的,打开来却是一只颜色通透的玉镯。黄金有价玉无价,就算不是顶尖的玉料,这也不算便宜了。

王氏看到这样一份礼,有心想要推却。王婆子却挥挥手:“推什么推?人情往来的事情,难道将来我孙子娶亲,孙女嫁人,你家不能还回来?现在先给莺姐儿把场面撑过去再说!”

其实这样的人情很沉重,可是王氏想起赵莺莺留在家里的一千两银子,还这份人情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了,这下反而不急——只觉得正好有机会把赵莺莺的钱花在赵莺莺身上,于是坦然了。

小心的把这些添妆收拾好,赵家这才发现,因为这些添妆,倒要临时添个箱子了。可是临时去哪里找樟木大箱子?只是把礼物分散开,挤在其他的箱子里。

赵家的聘礼本就装的实在,能用一个匣子的绝不用两个匣子,这个所谓的二十四抬可比一般的二十四抬要重。这时候再添,那可就真是挤了。特别是放布料的那几只箱子,差点盖子合不上!

收拾完添妆,外面就十分热闹起来了。随着敲敲打打的声音响起,所有人都知道了,这是接亲的队伍过来了。因为有锣鼓喧天,队伍才到巷子口就能听到。一路上各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