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莺莺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62

分卷阅读462

    河河总,一手掐着修河堤的钱粮和权力,另一手则是拿捏住了每年运河的运量、税钱等。对于一半靠运河吃饭的扬州来说,这个七寸拿捏的死死的!

所以自这位周大人上任之后,各方大佬都汇聚到了运河河总的官邸只为了投帖上门。而这位周大人倒也干脆,给了所有人一个机会。上任之后什么都没有干,首先就给周太太办了五十大寿。

一个是想进周家门的人物都有正当的理由上门了,另外一个则是更加赤.裸裸,完全是光明正大的敛财——过生日当然可以收礼物和礼钱,就算是国法律令也管不着这个呢!

如果仅仅是过寿敛财,或者是和扬州的各方大佬商量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这些都是和升斗小民无关的......至少没有直接的关联。而这一次不同,这个关系是实打实地了!

“哎呀,这是要收河堤银?”眉嫂子跺了跺脚,到崔家和赵莺莺说起了这个。

赵莺莺脸色平静一些,点了点头。这件事昨天崔本就和她说过看,再加上她见过大场面,不至于因为这么点小事就慌了手脚。

眉嫂子却抱怨道:“河堤银就河堤银吧,这本不是什么大事,哪一回河堤垮了不要收钱。只不过这次过分了,咱们扬州也是受灾的地儿啊!我记得往年受灾的地方是不收这钱的,意在给百姓休养生息,这位周大人是什么意思啊!”

因为有之前周太太过五十大寿敛财的事情在前,赵莺莺对这位周大人的为人有了一定的了解。小声道:“还不是为了多捞些钱!”

“不能吧。”再精明也只是一个市井妇人,眉嫂子一时没有想到,疑惑道:“这钱是用来修堤的,关运河河总什么事儿?”

赵莺莺低头道:“官邸都在扬州,再加上运河河总本就有统领修堤事务的职权,雁过能拔毛——咱们扬州有钱,拔咱们一只,恐怕要胜过其他许多州县了!看这位大人的做派,焉能放过?”

眉嫂子也不傻,赵莺莺这样说就全明白了。拍着大腿叹息道:“这些当官的可真是会想钱呐!”

说是这样说,却不是很愤怒——扬州有钱,各种各样朝廷摊派的税赋早就习惯了。况且旁边还有一个税赋重的多的松江顶着,可比自家倒霉多了!有这种对比,扬州百姓就更不容易有什么反应了。

“不过这一次和往次不同,收的多一些了!”摊派赋税习惯了,并不代表就不会rou痛。实际上眉嫂子心疼地眉头都皱起来了。

这一次是第一次收河堤银,周大人表示要不扰民众,只向有钱人收河堤银——当然,如果不够的话,很有可能会收第二次。赵莺莺听到这个就笑了,在很多扬州百姓祈祷第一次就足够的时候,她知道第一次肯定不够!

之所以这么做,第一是为了有个好名声,毕竟立足未稳又做了收河堤银的事情,总要安抚一下民心的。第二个就是现在收钱,那些一般人经过水灾,不少都变得很穷了。这时候去找他们收钱也是徒劳,就像是晒干的毛巾拧不出一滴水。

闹的破家的多了,不好看也不好听啊!干脆等一等,等到下一次收钱的时候这些人家也就缓过气来了,正好收河堤银——一环套一环,人家当官的捞钱,心眼儿多着呢!

而周大人定下的有钱人的标准就是经商人家,在周大人看来,做生意的怎么可能没钱——或者有那么几个没钱的,但绝大多数都是有钱的,而这就足够了。

然而事实是,在扬州这种城市里面,除了雇工和做生意的雇主之外,还有中间不是雇工也不是雇主的。他们也做工或者做生意,只不过他们并不是出卖劳动力,而是自己给自己做。

就像扬州,除了许多大商铺之外,分布在街头巷尾小胡同里的还有数量要大得多的小铺子、小摊子。这些铺子摊子往往都是一家人经营,根本用不着雇工。至于赚的钱,也只不过刚刚够糊口而已。

就像赵莺莺刚刚回来时的赵家,也不算是雇工了,按照周大人的算法恐怕也是做生意的有钱人。可是天知道,若真像当时她家收钱,那绝对是难以支撑的!而像当时她家的人家,那才是整个扬州最多的!

“大铺一家五十两,中铺一家二十两,小铺一家十两。”眉嫂子嘀嘀咕咕道:“我家那个小杂货铺子是怎么算成是中铺的?二十两,景气的时候也是一个月的赚头了。如今刚刚经灾,已经是收益不好,又来手河堤银,叫人厌恶。”

对于眉嫂子家来说,二十两是个不算太大,然而白白拿出来也颇为rou痛的数字了,也难怪她会有这样的意见。

为了安慰她,赵莺莺就把自家拿出来道:“我家才叫冤枉呢,我这里城南布店是个中铺。可你也知道,其实赚的钱有限,也就是个辛苦钱而已。至于本哥那里,更是算成了大铺,加起来要七十两银子——往常七十两银子做一年的开销都绰绰有余了。”

赵莺莺的城南布店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所以从规模上来说算是中铺,但从实际的盈利来说,算中铺就很勉强了。至于崔本的生意,赵莺莺没有说,其实是占了便宜的。

崔本名下一个带酒坊的酒铺在甘泉街,另有一个专门的酿酒作坊在城南。按理说这是两家铺子了,应该收两道钱。城南的规模确实算大铺,而甘泉街的也是个正经的中铺,这就是七十两了!

崔本和收钱的小吏相熟,送了两大坛好酒,于是就算在一起了,折算成一家大铺,总共也只五十两。这件事是崔本占了便宜,所以赵莺莺并没有多说什么——关于这件事,是崔本亲口告诉她的。都知道这笔钱很难真的用在河堤银上,崔本也就能省则省了。

听赵莺莺这么说,眉嫂子果然心情好了一些,可见这种事还是要对比一下。自家运气不好的时候就去看看那些运气更不好的,自然就会高兴起来。

高兴起来的眉嫂子就约赵莺莺去茶楼吃饭,很有兴趣道:“我昨日吃过一次了就想着一定要叫你一起吃一次,听说茶楼的老板是广州那边来的,风味果然不同。别的也就罢了,早茶点心一样,那是万万不可以错过的!”

赵莺莺想着最近也没什么事儿,于是答应下来。等到第二日的时候就单一个人出门和眉嫂子回合,一起联袂去了她说的那家茶楼。心里想的是要是真好,哪一次就和崔本一起来吃。

说起来崔本因为崔父的关系,整个扬州就没有他不知道的好吃的,从来都是他带着赵莺莺寻美味,赵莺莺竟从来没有带过他。这一次有这个机会,赵莺莺还是蛮有兴趣的。

到了秦淮河边,这时候正是还很早的时候,花船一只只靠岸——昨日偎红倚翠的公子老爷们这时候都要离开了,可不是要下船!也正是这个时候花船的姑娘们有的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