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莺莺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94

分卷阅读494

    ,可是这种已经很不新鲜的点心,桃儿实在不知道该不该送上来吃。赵莺莺平常并不是一个浪费的人,可是她对于这些吃穿上的东西也有自己的要求。不求奢华昂贵,但也要求新鲜良好

第214章

看到这个,眉嫂子忍不住嘀咕:“既然没有条件摆阔,还用什么这么贵的点心?弄来这样的不是白白惹人发笑?要我说,送来新鲜的普通点心也就是了,至少比这死要面子活受罪强。”

新搬来的人家总会给四周的邻舍分送一些东西,大多数都是点心。富裕人家有富裕人家的送法,讲究大八件、小八件成一套。一般人家也有一般人家的应对,得宜的几样点心就是了,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当然,也有的穷苦人家没有这些余钱也就不送了。

赵莺莺和眉嫂子家这一带算是左近殷实人家聚居了,但是相对来说其实也就是一般人家而已。他们送点心并没有什么讲头,有钱的有大铺子的有名点心,没钱的普通绿豆糕、枣子糕也是一样。甚至有自家自做的蒸点心拿出来送人,也一样受人欢迎。

各家有各家的活法,只要不是没事儿找事儿的都不会在这种事上说什么。只不过这种快坏了的点心就让人一言难尽了,说不好吧还能吃。说好吧,谁又觉得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但是待人以宽才比较好,赵莺莺反而比较体谅这个。对眉嫂子道:“眉嫂子这话说的过了,张婶子是有一些太过于傲气了。可是就事论事,这个点心的事情还是要宽宥一些来看。攒下过节收礼的点心平常送礼使,这不是很常见的?这点心也没坏啊!”

眉嫂子不说话了,赵莺莺这话说的没有问题。真正让她介意这个的是这件事发生在张婶子的身上——明明刚才那么盛气凌人的!按理说这样的人应该有匹配这种态度的做派才对。偏偏在行事上就露了怯,让眉嫂子立刻就有了话说。

眉嫂子还是一个挺讲道理的人的,抱怨过张婶子看不起人之后别的东西就不说了,并不会因为不喜欢一个人的某些方面就随便说起这个人的其他方面。完了和赵莺莺说起借她家小磨子使的事情。

其实她来赵莺莺家本身就是为了借东西,而不是说这些私话。只不过相较于没什么意思的借东西,还是说新闻更合她的心意。

这种小磨子只有脸盆大小,平常放在厨房里并不是用来磨面的,也磨不了面。一般也就是磨一点辣椒面之类的东西,用处多多,眉嫂子家也有。只不过她家那个正好手柄坏了,而这种小毛病并不用送到木匠那里,只要等她丈夫回来摆弄就好。这会儿她又正等着要用,一下就想到了找赵莺莺来借。

赵莺莺让桃儿把洗干净放在厨房角落的小磨子拿给眉嫂子,好在这个小磨子压手分量却有限,眉嫂子一个女人家也能轻松拿回家,不然还得让人送一路。

就此,张家在这一带扎根住下了。就像赵莺莺预料过的那样,引起了不小的注意——举人门庭、读书人家,这本身就够引人注目的了,偏偏张婶子还不是那种低调行事的,想要大家不注意才是真的难吧。

当然,或许张婶子以为自家很低调也说不定。毕竟她家很少与人交往,基本上就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这一点倒是和赵莺莺很像。只不过赵莺莺好歹还要眉嫂子这样的伴儿,还有一串妯娌。更重要的是从阶级上来说赵莺莺和其他人是同一阶级的,所以只要赵莺莺没有展现出高一人等的傲气,大家都不会把她往高傲、看不起人的方向联想。

张家就不同了,这家本身就天然的和周围格格不入。若是她家是个真正平易近人乐善好施的书香门第,旁的人恐怕只有赞叹不如的。偏偏她家表现的是如此看不起别人,这就引人反感了。

人就是这样奇怪,若是张家婶子表现的和大家一样,不把自家当作超出众人的,大家反而高看她,认为她家足够高贵。但是她表现出超出众人的态度之后,大家反而有些看不起她家了。

她家的过往很快被翻了出来,其中重点就是为什么要从北皮市卖了房子租住在这边。从张婶子打肿脸充胖子装阔,到张婶子女儿头顶上式样老旧的银簪,通通都是大家嘲戏的对象。

只不过大家忌讳张家哥儿是个读书人,有一个举人爹,说不定他也是一个读书种子,将来是要发达的。所以这些议论都是低声避着张家的,怕被张家人知道了暗自记仇,等到日后翻身了再来算账。

也因为张家根本不与其他人家相交,自然听不到市井人物的一些议论流传,所以隐瞒的更加彻底了——他们连听都没有听过,自然更不必提追究是哪个说出来的了。

赵莺莺去到大房给崔父送一包绿豆的时候就正好遇到吴氏在和崔家大嫂道:“...我当张家门第是那样,别的东西就算了,儿女教养总该是好的吧。谁知道都是咱们这些人想多了,其实还不如咱们这种人家。”

听字眼倒觉得吴氏是为了张家可惜,可是看她表情和语气兴致勃勃就知道了,她只是在幸灾乐祸而已。这种高人一等的人家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对于她们这些升斗小民来说不仅不可惜,反而格外让他们兴奋。

就像是那些有钱人家的绯闻轶事大家最爱说是一个道理,一方面是人本性中爱窥私,另一方面是一般人也见不得别人一味好。要是证明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家也不过如此,这会让他们获得相当的快乐。

“那张家哥儿说是读书人,还有个当举人的爹,大家都以为该是个知书识礼的公子才是。不求他如何出挑,总该有些腼腆温文罢!谁知道竟全不是这样。这才搬来几日啊,大家伙儿就在各处的酒楼饭庄看到他多次了。那张太太还说自己儿子常出门和同窗师长讨论学问、进行交际,现在看起来应该说是只知玩乐。”

吴氏说这个的时候嘴唇是微微撇着的,眼睛亮的惊人。这件事于她并没有什么好处,不过很多人总是这样的,知道别人有什么不好的,自家就高兴了。

很多读书人相互交往都是有讲究的,诗会文会一大堆,再不然就是这样的消遣那样的消遣轮着来——既然在读书人身上就连狎妓都变得风雅起来,有了风流之名,其他的完了方式自然就更不在话下。

何况这可是金粉红楼地的扬州,真要是玩乐起来,对于这些读书人来说尽够了。

也就是因为那些‘风流才子’留下来的逸事,使得一般人对扬州的读书人有了一种误解。似乎读书人之间进行交际很重要,所以他们喝喝酒,逛逛小秦淮河上的花船,或者出城游乐等等都是正常的。要是因此耗费了钱财,那也不该太过于俭省,不然岂不是在同伴面前没脸,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