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古代农家日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90

分卷阅读290

    个廩膳生摆摆手,“把消息告诉他们,让过了第一场的好好准备考试。”

第二场考试,将在明天举行。

而杜锦宁那边,也听到了方少华小厮报回来的消息:“少爷,你排在第五。”

“第五?”方少华觉得自己即便被杜锦宁和梁先宽压了,也能排在第三才对,怎么是第五呢?

“第三、第四是什么人,你知道么?”方少华问道。

要是别人倒也罢了,要是排第三、第四的是吴语谋,他便要对主考官的公正性持怀疑态度了。

小厮摇摇头:“写的是座号,小人不知道。不过小人听旁边的人说了,似乎是别县的案首。”

杜锦宁听了,在旁边插嘴道:“那两个座号你还记得么?说出来我听听。”

他们这些案首的座号是从中间往两边排的。吴语谋曾说过他是第一大县的案首,座号自然是甲座子字号。

小厮说了两个座号。

杜锦宁转头对方少华道:“吴语谋应该在你后面,他不是子字号就是丑字号,不在这两个座号之列。”

方少华的心情这才好受一些。

“唉,我回来的时候还以为桂省的学子都不行,小三元理应由我摘取。在县试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想法有多可笑,现在就更加了。不过看那吴语谋也领悟到了这个道理。我这心情忽然就十分舒畅了。果然有人能跟自己一样倒霉,甚至更倒霉,是治疗心灵创伤的最好办法。”

“……”杜锦宁无语。

“行了,废话少说,回去准备明天的考试吧。”她懒得理会这个逗比,转头对梁先宽道,“你还是去县馆住的吧?”

梁先宽点了点头:“是的。”

杜锦宁左右看看:“那我现在就跟你回县馆去吧。”虽说黄澄明肯定也会派人来看名次的,但他们还得去县馆告诉一声。

……

第二日寅时,周东平就起床了,穿戴整齐后吃了点东西,便来到了府衙前面。

李一同等人已在这里等候了。

“准备吧。”周东平见人到齐了,率先走了出去。

一个门人凑到李一同身边,低声问道:“怎么这次的考题,东翁到这时还没出呢?”

上一场考试的题目,可是周东平头天晚上就出好的,还拿出来与他们讨论了一番。按理说第二场考试不如第一场重要,就得防备考题泄露,也没必要这时候还没出试题吧?毕竟这题目可不是随意出的,总得对题目的类型,难度,考的哪个知识点进行分析。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

李一同摇摇头,没有说话,心里也同样十分纳闷,不知周东平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这种事,他们还不好问,否则倒像是包藏祸心,想要早点拿到题目泄露给别人似的。

一行人乘车到了府学,大家各就各位,与胥吏们一起开始清点差役与城卫兵,分派任务。

李一同作为师爷,是一直跟在周东平身边的。直到这时候时候,他才见周东平叫人磨墨,开始出题目。

李一同凑近去看了一眼。

待看清楚周东平写的题目,他眉头一皱,忍不住问道:“东翁,您这题目……出得有点不合适吧?”

按例,府试的第一、第三场考试都是经义题,只深浅不一;第二场考试考的则是试帖诗和算学。因大宋对诗词颇为看重,算学式微,所以试帖诗的比重比较大,一般会有三题;算学题量不光少,只有两题,而且也不深。

可周东平现在出的这题目,却是试帖诗两首,算学题五题,这跟往时的比例大相径庭。而且以李一同的算学水平来看,这五题的算学题是一题难过一难。

“没什么不合适的。”周东平道,“前段时间户部的大人们提出在科考时加重算学的比重,认为这才是在现实中最为实用的;诗词虽是大道,却无实际用途。某深以为然。此次科考某便力行其道,以支持户部大人们的观点。”

李一同望着周东平,默然不言。

周东平这话说的大义凛然,但李一同深深怀疑,他出这样大量的算学题,是想难一难那个叫杜锦宁的考生。

算学这东西,世家子弟与平民子弟,大地方来的学子与小地方的学子,互相之间的水平相差很大。世家子弟和大地方的学子,因为家学渊源或是书院先生水平高,比另两种人水平要高出许多。

杜锦宁既是寒门学子,又只在漓水县呆过,而且从他写的履历来看,他还是一个农家子。算学对他来说,必然是一个弱项。周东平这题目一出,他的第一名恐怕就保不住了。

周东平说自己对往事已放下,说自己不会处事不公,可他潜意识里,还是不愿意让那个杜锦宁做府案首吧?所以才想了这么一个法子,让人抓不住他的把柄,又能把杜锦宁府案首的名头给拿下来,戴到别人头上。

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偏他还有那么正大光明的借口,叫人没法挑理。

这一刻,李一同对那个叫杜锦宁的考生表示深切地同情。

☆、第三百一十二章又坐一起了

杜家小院里,鲁小北与汪福来仍跟前几日一样,轮流守夜,鲁小北依然是熬了一夜未睡。

离卯时还有小半个时辰,杜锦宁被叫起床,洗漱后吃了早饭,便领着鲁小北和汪福来一起去了考场。

这一次,府学门前相比起前几天那种盛况来就差得太远了,毕竟此次有资格参加考试的只有三百人。即便算上来送考的,也不过是五六百人。

这次依然是在大槐树下集合。黄澄明是有经验的人,知道这次不挤,所以并没有提前太多到。杜锦宁到的时候,他们也刚刚到达此处。

杜锦宁看了看,问黄澄明道:“咱们县除了咱们书院的,还有多少人参加第二场?”

黄澄明这两天也做过统计,叹息道:“只有十一个,有四个名次靠后,估计比较悬。”

杜锦宁默然。

漓水县通过县试的一共五十人,博阅书院七个,也就是说,其他私塾的考生有四十三人。

四十三人才有十一个通过第一场考试,通过率四分之一,一下子就淘汰了三十二人。如果这十一个人中最后又有四人被淘汰,拿到童生资格的就剩下七人了。而这七人如果今年参加院试的话,不知能有多少个能获得秀才功名。

想到这里,杜锦宁十分庆幸自己能进博阅书院,也更加感激关乐和。

博阅书院的先生们至少是举人,像关乐和、袁修竹这些人还是进士,自然不是外面那些办私塾的落弟秀才能比的。他们与朝堂联系紧密,消息十分灵通,对形式的分析与题型的把握都比较精准。更不用说还有藏书阁的诸多藏书了。

这些对杜锦宁来说都很重要。要是没有关乐和与袁修竹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