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莺莺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16

分卷阅读416

    还是和囤积脱不开关系,赵莺莺记得,也就是江南暑热格外严重的这一年,皇上最喜欢的元皇后生下太子的时候难产死了。紧接着就是皇子封为太子,以及国丧。

国丧期间停了一切宴饮娱乐,就连民间的婚丧嫁娶也禁了二十七天。至于稍微体面一些的人家都要在家里挂白布,身上披孝。而因为这国丧来的突然,全国市面上的白麻布奇缺,就算是涨价少的也翻了三个跟头。

这样想着,赵莺莺却没有显露出异常,只是随着眉嫂子道:“这样啊,那要不要提前多备一些绿豆,到时候用绿豆来煮绿豆水,那是最解暑的。还有冰,我以前只定一块冰,用来存食物的。现在这么热,每天一块会不会不够用?今年和冰窖的人多定一块吧。”

随着小民百姓的消费能力不断增长,前朝因为战乱而不再使用的民间冰窖如今又重新开始兴盛起来。甚至因为世道越来越好,很多新的冰窖也在不断地开挖。这些冰的价格也不贵,总算是把夏季用冰这种贵人的享受带入了寻常百姓家。

所以赵莺莺说要多定冰,眉嫂子并没有惊奇,反而自己也仔细考虑要不要跟着多定。掰了掰手指头算账,觉得夏季每天多定一块冰总共的花销也不小,有些犹豫起来——偏偏价格又不是真的不能承受,这才是犹豫的地方。

“真要定就要趁早了,估计进入五月还是这样热,或者更热,冰库那边也要涨价了。”赵莺莺说的话也是合理推测。

这句话提醒了眉嫂子,总算下定决心和赵莺莺一切多定一块冰。

第二天两个人一起出门,赵莺莺订了冰之后果然去了米粮铺子买绿豆——既然是要买米粮,当然只能去崔礼开的。

崔礼见是赵莺莺,亲自出来问要什么。赵莺莺也没有过多的废话,直接问崔礼要买三十斤绿豆。这个数字可不少,每天一斤也能吃三十天呢!何况谁会一天吃一斤绿豆?眉嫂子见了也赶紧要了十五斤绿豆。

崔礼让小伙计把绿豆的布袋子拿了出来,当着赵莺莺和眉嫂子的面把颗颗饱满的绿豆舀了出来。笑着装好:“本哥儿媳妇这个肯定是自己提不动的,稍晚一些我让小伙计顺便给你带回去。倒是眉嫂子这个不轻不重的,您是想自己带回去还是一样让小伙计给送?”

其实十五斤的东西米粮店是不送的,可眉嫂子和崔家是街坊,如今她又和赵莺莺一起来的,崔礼当然不会那么不通情理。

“天气热起来了,我和本哥儿媳妇不过是走了一路就已经有些汗津津的了,若是再抱着这十几斤的东西。说实话我是受不住的——总之劳烦礼哥儿叫人给送到家里去。”眉嫂子也不和崔礼客气。

崔礼把绿豆装好,绳子也系的紧紧的,这才抬头:“天气是热,这些日子来我这里买绿豆的人是越来越多了,绿豆如今一斤可是涨了二分银子。这才四月末呢,谁知道将来如何!我如今正考虑着要不要多进一些绿豆囤起来。”

崔礼是有些犹豫的,如果按照预料的来,囤绿豆肯定会大赚特赚。可是事情就怕万一,若是偶然来场雨来场风,然后就不热了,这些绿豆可怎么办?要知道他不是赵莺莺这些主妇,她们最多就是囤自家家用的而已,无论涨价与否,盈亏都不太,根本不用放在心上。

他这种做粮食生意的就不同了,就算他身在其中只不过是一个小虾米都算不上的小生意人,可一旦决定要囤积居奇,那么就不可能是小打小闹——至少相对他自己的财产来说,这绝不是小打小闹。

赵莺莺明白自己这个大伯子是怎么想的,不过这种事她可不会随便插嘴。要是影响了对方的判断,最后赚了还好,算是皆大欢喜。可是最后赔了怎么办,表面上没有什么显露,谁知道心里是不是自此有了芥蒂。

和眉嫂子去了一趟药局,又把夏日用药补充了一些,赵莺莺这才觉得没什么妨碍了。正好旁边有一个卖布料的小摊子,就是一个小推车上面堆着各色布料。好处是不需要租金,坏处是刮风下雨也得受着,还要记得小心保护布料不能被淋到。

大都是扬州时兴的花样——不管本身料子质量好不好,样子也是好看的。

摊主看赵莺莺的样子就是一个舍得花钱的人,于是立刻来了精神,大力推荐起各种如今正流行的料子。赵莺莺却对这些一点兴趣也没有,耳朵里听着,实际上全部心思只在把放在摊子最底下的一匹料子拿出来。

摊主见赵莺莺把最底下的一匹白麻布拽了出来还以为赵莺莺是来捣乱的,可是看赵莺莺的容貌气度又觉得不对。就在犹豫之间,听到赵莺莺问他:“这种白麻布如今是多少钱一匹?”

白麻布是很便宜,可那也是生意啊!摊主立刻道:“这种质量中等的白麻布是二钱银子一匹,若是您要的多,我还能给您降一些。”

白麻布用到的地方很少,拿来做中衣也觉得不怎么舒服。若是做外衫之类的,不是不可以,可那是穷苦人家用的,而且穷苦人家用也会染一些色,摊主瞟了一眼赵莺莺,确定她是绝不会用白麻布做衣衫的。

那么久只能是办白事的时候用的上了,而白事用白麻布的用量往往都很大,所以才说赵莺莺要的多,他还能便宜一些。

第183章

靠死皇后赚钱似乎有点不妥,不过皇后又和赵莺莺没什么关系,她既然遇上了这样轻轻松松赚钱的机会,不想起来也就罢了,放在眼前怎么会不管不顾。回去之后就计较起来这件事要如何去做。

本身囤积布匹赚钱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扬州本就是江南名城,什么货物不是堆积如山?赵莺莺又不是那种大贾,漫过天去又能要多少货?只不过赵莺莺也不能无缘无故地就去做这个生意,那也太反常了一些。

回家之后赵莺莺就仔细思虑了一番,等到崔本回家的时候还有些分神,崔本见了总是要问一句:“你怎么回事儿?我记得你说过今天要出门些什么来着...算了,是遇上什么不顺的事情了?”

赵莺莺放了筷子,想了想道:“没事儿,就是今天见很多嫂子都会用私房钱赚钱,忽然觉得自己的银子白白放在那里实在是太可惜了。”

穷苦些的百姓家里没有隔夜粮,自然不会有媳妇想着拿钱赚钱。可是有钱大户就不同了,那里面的妇人往往有很多自己的产业。赵莺莺这等市井妇女往往也有一些私房,只不过多少而已。

这年月稀罕的就是银子,有钱的话不一定要有才,找到合适的机会就能来生发。要是弯弯绕绕不会,至少晓得把钱借出去收利息吧!不过这等高利贷的活计虽然简单,却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钱借出去容易,收回来就十分困难了!

能做高